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亲子游戏中的儿童发展

亲子游戏中的儿童发展

2017-04-06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与孩子与其他人所面对的生存处境在很多细致的方面是如此不同,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他们的生存策略与能力呢?

  好像是从“为何强调愉悦”开始跑远,讲到了挫折教育的问题,现在回来继续讲为何强调愉悦,前面提到安静而警觉的状态是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的,那是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说的。另一方面,人类本身有着趋向快乐的天性。如果是正常的发展,人们会依据自己的身体感受与需要来趋避人际与事物情境,也就是通常那些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的事物情境与人际交往会给我们带来愉快的感觉,那些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就不会激起我们的好奇,而那些有可能伤害我们的会使我们选择远离。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事物情境或人际关系中,既混杂了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部分,又隐含着可能或实际伤害我们的部分。对于还没有发展出分辨力、还没有能力去处理这样复杂情境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被这两个部分激发的既想要靠近又想要逃离的感觉所困住。这种困住,在我们遇到的一些案例中,轻一些的情况是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很慢,在另一方面的发展很超前;而严重的情形则是完全裹足不前,孩子的心智停留在非常年幼的水平;在这两段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情形。

  从愉悦出发,讲到了这个部分,想要讲是孩子面对外界信息的时候,那些超出他的应对能力的部分,不论是所谓正性还是负性的,只要是严重的超载都有可能损伤孩子的发展。而父母在这个方面的职责就是保护,保护这棵成长中的树苗不被狂风催倒,不被暴雨窒息;不是不吹风不淋雨,而是要避免被狂风暴雨袭击。而孩子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父母需要随时评估衡量孩子的发展与能力,既要让孩子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又要保护孩子不被泰山压顶,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的确让为人父母者焦虑不安。所幸事物都有转机,通常会遇到狂风暴雨也都会有修复的机制与方法。在这个部分,父母需要承受自己的焦虑,这种承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孩子撑起他所需要的发展空间。

  好像这部分也没有讲明白,以后有机会再讲。

  那么现在回来继续聊“如何帮助孩子发展”。

  这时,有一个问题跳出来了,那就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发展什么能力?

  最大的一个提法是生存的能力,活下去的能力。那么,怎样可以活下去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就是说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策略可以帮我们活下去。

  有些人的策略是功成名就,有些人的策略是平平凡凡,有些人的策略是与大多数人相反,有些人的策略是随大流,等等不一而足。策略和能力有什么关系呢?能力是为策略服务的,就是说要是某些策略达成,需要具备某些特别的能力。功成名就需要文治武功的出类拔萃,平平凡凡需要应对得失的平衡稳定,与大多数人相反需要能即时判别大众的心理与趋势,随大流需要坚韧地忠诚与随机应变(这里只是举例说明,不必细究)。总之,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就需要或者说就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取向。如果把所有能力看做一个大圆,生存策略就从圆心出发把一个人的注意力聚焦到这个大圆的某个扇区内。

  那么,我们是要帮助孩子发展活下去的能力吗?

  前面已经说了,需要什么能力与采取什么生存策略相关,而采取什么样的生存策略基本由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相关。鉴于家长所处的生存环境与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是不同的,我们有时甚至无法看到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又怎么可能去替代孩子来选择生存策略与能力呢?

  你所处的生存环境与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是不同的!什么?你不信?

  首先,你们出生的年代不同,就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来说就有很多的不同,几乎每个时代(说的长一点吧,十年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些标志性的思想潮流与物质潮流,在中国现今大规模建设的年代里,地理坐标的变化都是极大的,更不要说瞬息万变的社会心理环境了。

  然后,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当电脑还没有出现时,我们写信、我们打电话、我们走去朋友家,而现在我们写邮件、我们网络视频、我们一起在线游戏。对于不想接触新事物的人来说,他们会更愿意使用过去的方式;而对于出生在近乎家家都有电脑的时代的孩子来说,没有电脑是不可想象的。尽管那些不愿意接触新事物的人和那些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他们所面对的是不同的现实和不同的未来。

  即便是被一起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尽管有着相同的出生时代、相同的社会文化、相同的家庭条件、相同的父母双亲与兄弟姐妹,但他们经历事物的时候,仍旧会有不同。简单的比方是妈妈不太可能同时给两个孩子喂奶,那么即便有着相同的生理节律,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先后的顺序就会不同,这个时间序列上的信息差异(前面有提到过,婴儿会依据事物发生的时间序列来判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慢慢地累计,最终会使得这两个孩子具有不同的内在世界,不同的心理特质与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这些部分也就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不同的。因为从达尔文的视角来看,保留下来的那些外在形式与表现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反之,也就是如果存在差异,那么也就反映出他们的环境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从系统的角度来说,系统不会在同一个位置上放置一个以上的事物,除非这一个以上的事物都只能具备部分的功能,以至于他们组合起来才能完成这个位置上的角色所需要具备的全部功能,则意味着欠缺,心理功能上的欠缺。在婴幼儿期是有可能的,但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几个个体是不会具有相同的能力与功能的,因此他们仍旧是不同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体的显现、不同个体的自身欲望的展现,他们终究会从这同一个位置上分化开来,朝向他们各自的道路走去。

  我们与孩子与其他人所面对的生存处境在很多细致的方面是如此不同,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他们的生存策略与能力呢?就如同照搬书本,其结果往往是总存在一种隔膜,没有真正与生存处境相融。

  不如换一种思维与方式吧。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教他们对生存处境与所需策略能力进行评估、学习与应用等这些更为基本的能力吧。换一个说法,从强控制切换到软控制,之所以如此,不单是我们的生存境遇不同,需要不同的生存策略,还因为通常孩子比我们活得长久(是从历史年代来说,而非年龄),还因为孩子必定有脱离我们生活的时间段,比如上学,总有一天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生活下去。因此,他们需要学会自己去判断定夺。因此,如何评估、学习、运用,就变得比锁定具体某些策略与能力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应对我们有可能根本无法预见的孩子们的未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