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恨没有被表达,爱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恨没有被表达,爱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2017-04-06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渴望寻找到跟我一样的人,得到共鸣的陪伴,当有朋友在我的日志中留言说“我的母亲跟你的母亲很像,很想分享你的这篇日志”,看到这样的反馈,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对父母有愤怒的感觉。

  对于我们至亲的父母、爱人、孩子,我们的情感常常是爱恨交加的,我们常常允许爱被表达被存活,对于恨常常是采取否定、隐藏、压抑的态度,这只会导致越爱越艰难、越爱越应付了事、越爱越疏离,因为恨没有被表达,爱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1、允许我们内在的各种感受和要求的存在

  很多的来访者治疗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会发现内心对父母有巨大的愤怒和怨恨,这个时候会很恐惧,因为传统教育告诉我们“孝”为先,我们怎么能对父母产生愤怒和怨恨的情绪呢?我们怎么能怪罪父母呢?简直是大逆不道啊,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应该感恩啊。

  2、恨没有表达出来,爱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我的母亲简直恨之入骨,经常在日志中诉说她的各种不好,控诉她的控制对我带来的各种伤害,这个时候关心我的朋友劝我说:“做母亲也不容易;思想太复杂了也不是好事,很多事,过去了不再想,放开,根本没这么多矛盾。”当时觉得很愤怒,难道我还不知道我母亲的不容易吗,难道我还不知道再想有多痛苦吗?对于一个从小就扮演乖乖女、好孩子的我来说,在众人面前说母亲的坏话,是需要突破多少阻碍和承担多少道德的谴责吗?但是为什么我还会愚蠢的想要这么做呢?

  首先是因为痛苦,自从我工作一年多以后,有一天我突然发觉我母亲并没有她自己所说的那么完美,她辛苦大半辈子也不是我导致的,虽然她常常会在我的耳旁念叨“如果当初你爸爸没有离职(因为超生我,我父亲丢掉了教师的工作),现在退休工资都得两三千,你是家里花钱最多的一个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背负着对父母的愧疚感而活着。

  小时候在与母亲的互动过程中,我常常只能做低头听讲,不被允许表达自己反对意见的角色,以致于我常常感觉很抑郁,内心很没有力量,自卑,很害怕靠近权威。刚生完孩子,母亲在我家伺候我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母亲的一两句话而对她生很大的气,这让母亲极其伤心、委屈和不理解。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长久以来我内心积压的对母亲的各种情绪导致的结果,其实看到母亲伤心和委屈,我内心也非常痛苦,很多次我都告诉自己对母亲要有耐心,要抓紧时间好好爱她,不然我会后悔的。

  然而一见到她,一听她说话,我就完全失去了理智,内心的愤怒无法抑制。所以在我母亲离开我家的时候,我觉得非常轻松,我终于可以不再一边享受母亲的照顾,一边像对待仇人一样对待她了,伤害她比伤害我自己更让我痛苦。

  另一方面我只是想找一个我母亲看不到的、听不到、有人的地方倾诉我内心的恨,心理学的知识让我明白,恨如果没有被表达、倾诉出来,内心就没有爱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渴望寻找到跟我一样的人,得到共鸣的陪伴,当有朋友在我的日志中留言说“我的母亲跟你的母亲很像,很想分享你的这篇日志”,看到这样的反馈,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对父母有愤怒的感觉,某种程度上说,我更加渴望得到的是外界有声音告诉我说“你对父母的愤怒是被允许的,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代表你是一个不孝的坏孩子”。同时我不希望我的母亲因此而受到伤害,更不希望她因此而自责,我需要的仅仅是倾听,没有防御和辩解的倾听,被看到在她对我的养育过程中,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伤害。

  3、我到底想从母亲那里获得怎样一种回应?

  在我接受团体治疗的过程中,一次带领者跟我反馈说:我在功能化组员A,当时我很震惊,也不能接受这种说话,我努力尝试去表达我自己,最初带领者非常坚持自己的观察。

  下一次团体时,我讲述了一个上次团体后我的一个关于A的梦,当听完我的梦后,带领者跟我说:我想我是误会你了,通过你刚才讲述的梦,让我理解了你对A存在的是一种仰慕、想要追随,以她为榜样的情感,而不是将她当成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我很抱歉,我之前误解你了。当听到这样的回应后,当时的我感动到眼泪直流,在我母亲那里,如果她能允许我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就非常感激了,根本不奢求她能承认自己也有失误的地方。

  直到现在我也会担忧在我母亲背后说她坏话的事情被传到我母亲耳朵里,那她肯定会非常的伤心,会暴跳如雷,会觉得我大逆不道等等,因为在她那里孩子是没有权利评论父母的,更没有权利去表达负面的情绪。

  4、安全有效的表达内心愤怒的方法

  所以对于跟父母之间有很多矛盾的,对父母有很多不满和愤怒。但是父母又不允许我们跟他们直接表达的人来说,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靠普的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一种叫做矫正性的情感体验,得到咨询师的再抚育。

  在我接受治疗的中后期阶段,我开始无意识的将我对我母亲的不满、愤怒等等负性情绪,全都投射到了我的团体治疗师身上了,在团体中我开始公开表达对她的不满,质疑她的治疗技术,觉得她偏心新到的组员,觉得她有些冷漠,在我很痛苦的时候,漠视不管我。面对质疑、甚至指责,我的治疗师并没有防御,没有退缩、没有为自己辩驳,没有攻击、报复我,而是静静的倾听,努力去理解我内心的那种不容易。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她没有被我的强烈的情绪表达所吓倒,这让我没有愧疚感。

  我曾经也尝试推心置腹的去跟我的母亲表达,她曾经给我带来的伤害,而当时我的母亲完全被吓倒了,不停的哭泣,感觉白养了我,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命苦,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她来说,我的这种充满委屈、指责的习惯性表达,她是完全没有力量去承受,更没有能力去理解我真正的含义的。

  5、情绪通过问题和症状来表达

  对于大部分的身心疾病的患者来说:能够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本身便是一种疗愈,一旦内心的感受和需要能够转化成语言,就不必再转化成身体症状了。

  对于很多的儿童来说:常常会出现打人、咬人、大哭大闹的现象,往往也是因为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对于儿童来说,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语言系统尚未发展好,以至于无法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另一方面父母本身是否具有表达自身感受和需要,是否对坦诚表达各种内在感受持有开放的态度,都会对孩子在表达自身感受和需要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一项对网瘾青少年的家长的职业的调查发现,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军人、警察、教师、公务员,深入了解后发现:对于这些人群来说,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通过对网瘾青少年的访谈发现,他们的父母常常过于理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用脑说话,很难用心去体会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和需求,常常将自身的职业角色和态度带入家庭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