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眼中的"好孩子"会有心理问题?
那是因为有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缺憾转移成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如果孩子犯一点错误,他们就会指责,说极端的话,包括说孩子道德品质不好,没有良心等等。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只要好,不敢真,就成了从天堂来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会为一个小错或一点不足而苛责自己。他们内心里有极深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生活中有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到处寻找确切的答案或绝对的标准,以求获得绝对的安全保障。
为了“好”而牺牲“真”,是许多人受苦的原因,而且,这好,不是真好。可以说,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失真”—只是求好,不敢真实。一个人内部的“好”越是坚韧,他就越会压抑自己的“真”。当“真”与“好”发生冲突,他为了维持“好”,会毫不吝惜地牺牲“真”。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好人”,却失掉了“真我”,自此不敢活得真实,在生活中顾虑重重,层层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