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一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学霸现象

一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学霸现象

2017-04-05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学习成绩拔尖是能力的展现,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孩子拼命学习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称赞,可以不睡觉,不玩耍,牺牲一切只为了学习拔尖,这种现象就引起了担忧。

  学霸在当今社会是极备推崇的,父母老师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天天睁眼学习闭眼做梦还在学,高考的重要性使得成绩成为悬学生头上隐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只要你不努力,你肯定被超越,即使努力,也要时刻警惕被超越。

  我们知道,家长为了孩子学习,不让做有点家务,高考时家长自行封路,听力设备出问题,家长罢校,考前吊营养液,毛坦厂全程送考等等现象,不甚枚举,但是李教授说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对这种现象产生担忧,高考前后、大学入学后,相当多的学生寻求心理帮助,一些成绩非常拔尖的学霸,出人意料的出现了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的等问题,考前弃考,甚至出现自伤、自杀

  学习成绩拔尖是能力的展现,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孩子拼命学习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称赞,可以不睡觉,不玩耍,牺牲一切只为了学习拔尖,这种现象就引起了担忧。

  与这些因考试求助的来访者深入探讨后发现:他们在童年都曾有过主观上或客观上不被重视的经历,典型的如家中有好几个兄弟姐妹,父母常为生活争吵,很少得到父母表扬,常受到父母或其他抚养或监护人的责骂,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是家庭的累赘,自己是多余的。这些人往往是相当自卑的,在内心深处有被家人和父母“抛弃”的恐惧。孩子渴望被爱,会尝试各种方法获得关注,当他发现当拿到满分的试卷时,父母和老师的眼神不一样了。老师久违的赞扬,家人的另眼相看和奖励,被寄托的光宗耀祖的众望,突然自己由可有可无变得有价值,好成绩可以改变一切,从此开始发奋学习,并讲获得高分视为生命中压倒一切的任务,拒绝跟同伴玩耍,减少睡眠时间,为考试过度准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刻苦学习的背后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也有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建立在严重自卑和被抛弃的基础上,而且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很难意识到,在获得成绩好带来自我价值感好处的同时,也必然对是否能够维持成绩拔尖充满恐惧,害怕从云端摔倒地狱,体验被指责、被歧视甚至是被抛弃的糟糕感受,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成绩优异,但是问题在于。成绩的拔尖并非总是可以维持,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潜意识中的恐惧会使他们担心不能通过高考,也会驱使以各种理由回避高考,或者以各种理由来为成绩不好找借口,常见的是突然身体不适、严重失眠、意外受伤、准考证丢失、跑错考场、睡过头,弄错答题卡等各种失误,有些干脆直接出现心理症状,甚至是跳楼自杀,大学入学后出现厌学、网瘾作为自我补偿的也不在少数。这是把双刃剑,好处毋庸置疑,而不利的方面则是导致来访者寻求帮助的始作俑者,病态追求分数,一味追求完美;处处竞争,容易嫉妒别人,人际关系不良;考试技能强,但实际能力不一定强;无法承受考试失败,有精神奔溃的危险;同时有代际传递的倾向。

  自古重视科举仕途,文革之后重视高考,还有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决定了高考的重要性,一位追求分数学霸现象属于相对成熟的防御机制,因为出现时间较晚,同时在中国的特殊文化背景相爱,符合社会要求,且很难与高智商、高能力相区别,确实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多的利益,且不一定会给他带来必然的伤害,但这依旧值得我们警示,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如何在成绩和自我中平衡,如何比较客观的自我价值判断。这是李教授的报告给我们的启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