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群体癔症,心理上的瘟疫

群体癔症,心理上的瘟疫

2017-01-12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组由精神刺激,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众所周知,很多疾病都具有传染性。可那都是身体方面的疾病,但其实,心理方面的疾病也会传染。群体癔症就是其中代表,号称心理瘟疫。

  2010年,在甘肃省陇西县的一所小学里,68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痛、视力不清等症状。可是送到医院后却没有在学生的体内检测到任何有毒物质。后来,这些学生被诊断为“群体癔症”。原来,癔症这种心理疾病也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播。

  什么是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组由精神刺激,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癔症的病因

  (1)精神刺激:患者常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有部分患者在以后的发作中可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而是通过触景生情或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的摧残,是后来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重要原因之一,但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多不明显。

  (2)心理素质:一定的人格特征也容易产生癔症。那些情感丰富、鲜明但容易变化而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的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患癔症。

  (3)遗传因素:对于本症遗传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总的来说,男性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患者则为6.4%,高于一般居民的患病率。说明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对双生子的研究不能支持本病的遗传假说。

  癔症有什么表现?

  (一)本病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征,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

  (二)临床表现多样化。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两型:

  (1)分离型:

  ①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

  ②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

  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

  (2)转换型:

  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有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不能起立和不能步行、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观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群体性癔病是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在学校、教堂、寺院或公共场所,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群体性癔病多发生偏远农村,那里位置偏僻,人们的文化素质低,迷信思想严重,相信有“鬼神”存在,加之对医学常识不了解,加重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恐慌,促使了症状迅速播散。不过从近年来的报道来看,群体性癔病在城市内的发生也有增多趋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