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拔毛症

拔毛症

2017-01-10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拔毛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归类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

  自然脱发变成秃顶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心酸是毛发旺盛的人不能理解的。然而,故意拔头发,最后让脑袋成为“不毛之地”的人还真是少见,英国一位名叫瑞贝卡布朗的23岁少女就把自己拔成了光头,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李军旗博士表示这都是拔毛症惹的祸。

  我们来感受一下。

  拔毛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归类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

  典型的拔毛症表现为在长时期内有反复发作性或冲动性拔除毛发行为,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头发、眉毛、睫毛、胡须、腋毛等拔去,形成无瘢痕性脱发,拔毛癖所致的秃发常为单个,或几个,常位于额顶部或额颞部,但身体其他有毛发部位也可发生。

  检查脱发区可见脱发断发往往同时存在,残留的新发高低不一,其边缘头发牵拉试验呈阴性。每个患者的拔发部位一般比较固定。部分患者在拔毛发前有精神紧张感,实施行动后感受到轻松满足。

  拔毛症患儿在发病后每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拔毛发行为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因此,引起该病的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持续存在,病情自然拖长,病情也会逐渐加重。

  也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5%和57%。

  组织病理是早期毛囊显示严重损伤,而毛干正常,或有脆发。以后,许多毛囊萎缩,只产生软的、扭曲的毛发。

  拔毛症可根据拔毛发的行为不能自我克制,并有相关的脱发表现,诊断可以确立。若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驱使下出现拔毛发的行为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表现。拔毛症需排除由于头发或有毛部位炎症等病变而使患者感到不适,导致出现拔毛发的行为。

  拔毛症患者的生活相当正常;然而,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

  在心理上,拔毛症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同侪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

  压力似乎是拔毛症的一项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拔毛行为)。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症状又会复发。

  【诊断标准】

  (1)引人注目的头发缺失是由于持续的控制拔发的冲动失败所致;

  (2)病人诉说有一种强烈的拔发欲望,伴有一种行动前的紧张感和之后的轻松感;

  (3)并非皮肤疾病,如皮炎所致,也不是对精神症状,如妄想或幻觉的反应。

  拔毛症的表现

  强行拔毛

  患者用手或用铁夹及镊子等物件,将自己的毛发强行拔除。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较固定,但不同患者拔毛部位各异。多见于顶额、额颞部及枕部头发,但眉毛、睫毛、腋毛等亦可受累。

  反复拔除

  拔除后再生之毛发仍反复被拔除,头皮部常有大片脱发,形如斑秃,但边界多不整齐,且脱发处常有残存毛发及断发。年龄较大患者,否认自己的拔毛行为。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看电视或做作业时,症状可持续性或间歇性。

  延伸症状

  拔毛症患者用双手将毛发撕断或用剪刀将毛发剪断,谓之断毛癖,也可能会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来的头发,称为食毛癖。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毛石肠梗阻综合症(Rapunzelsyndrome,名称取自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姑娘,因停滞在消化道中的毛球会从胃部延伸至小肠甚至大肠而得名),甚而致死。因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