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持钢管对抗城管 孩子戾气太重
微信上总会有一些有趣的视频流传很广,人们把这些视频当成玩笑或段子来传播。但有些玩笑却因为太冷太黑,让人笑不出来。
近日,一段“小孩拿钢管追打城管”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视频中几位城管在整治街道的时候,一名摊主的三岁小男孩居然跑出来追打城管,甚至抄起钢管要与城管拼命,气势汹汹的样子让围观的群众大笑不止。
但视频传到网上后,更多的人表示看完视频根本笑不出来:
@鹤鸣九皋CP:我鼻子酸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让这么小的孩子变成了这样,看完心里难受,笑不出来!
@业余吐槽哥:小小年纪,心中就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挖个坑买了了塔:还笑,那么小就已经有仇恨心理了,以后大了还不知道狠成什么样了,可悲。
@迷谜nino:虽然外人看了好笑,但从表情到举止都透着没教养,成人世界的恩怨还是不要让孩子过早去了解,这么小就心有恶意和仇恨好可怕。
@易碎的哈哈大王:其实小孩子的一些行为都是周遭大人的回应造成的...我不觉得多好笑...但是小孩子不懂...他只知道他的某些行为获得了周围家长及大人的“热烈回应”他就会记住这个行为可以获得这个效果...长此以往...
@湘宝1118: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城管或者摆摊,没有暴力等的价值观,他应该是看别人学到的,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希望每个孩子的童年都阳光灿烂没有阴霾。
有网友引用老舍的名句,对围观路人的哄笑表示不满,@浅吟低唱的琥珀:“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解析儿童青少年暴力的真相
如今,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日益增多,且呈现出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根据目前心理学的观点,少年儿童的行为除了先天性的因素影响外,是个体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刺激的反映,受这些刺激影响导致其相应的行为模式,其中就有暴力行为或倾向;还有就是儿童青少年因为对社会认知的限制及好奇,不能理解让自己快乐的行为或能避免不愉快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危害及严重的后果。归纳起来,少年儿童暴力倾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
1、孩子复制、模仿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从家长身上习得“暴力”。
2、家庭氛围冷漠、压抑等关系不和谐,孩子与父母不能有效的交流沟通。孩子内心的焦虑、压抑无处释放,这类孩子在家表现得很乖巧,但在外却以暴力或另类方式宣泄扭曲心理。
3、受到电视、网络等夸张的暴力画面和描写的负面影响,由于孩子受到心理发育限制,不能很好的认知,容易模仿学习。
4、孩子身体特质等特殊原因(如一些精神障碍、品行障碍)造成的攻击性行为。
5、孩子同伴的暴力行为也会为其带来不良影响。
怎么应对儿童青少年的暴力倾向?
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快乐原则,因此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当从一出生就开始。如何去发现少年儿童的暴力倾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与孩子近距离的接触,细心观察,参与孩子的喂养、游戏、教育以及孩子的社会交往,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从而加以矫正。作为家长具体该怎样做呢?
首先,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从内心深处关爱自己的孩子,认识到抚育孩子的艰难性与复杂性,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与技能,也要适应角色的转变。
其次,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记忆力,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有研究发现,孩子从出生就有记忆,让孩子看到或接触到的事情都会储存到孩子的记忆里,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因此父母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注意言行举止,加强自身修养,和平理性地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以及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理性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
第三,尽量引导孩子,把孩子好奇的行动引导到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轨道上。
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家长一定不要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好的,需要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