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理结果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赵玉令心胸狭窄,思想意识封建落后,因女儿、女婿在美国工作,便认为二人应当帮助解决家庭中的所有困难,而当其愿望未能满足时,竟起杀人之恶念,将女儿、女婿当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依法予以严惩,其虽有自首情节亦不能从轻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被告人赵玉令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
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变态,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精神病指的是一类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称重性精神病,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心理活动明显异常,其行为对本人、社会、家属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态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愿就医,拒绝吃药。
“心理障碍”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名词,但其基本含义是指轻性精神障碍,其中主要是指神经症,常表现为精神功能削弱!有较多的情绪反应,尽管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减退,但对周围人不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大多自知有病,并感到苦恼,主动就医。
“心理变态”同样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但其基本含义过去指的是变态人格,现在称为人格障碍。人格是指一个人习以成性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经常性的情感倾向、意志特征和行为方式。若这些方面的心理特征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不断给别人和自己造成麻烦,便称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一般智能是正常的,没有幻觉妄想,因此不是智力问题,不属于重性精神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性格出了问题,生活中的怪人。“心理变态”有时也指性变态行为,即性对象选择异常(如同性恋、恋物癖等)以及性行为方式异常(如窥阴癖露阴癖)等。
因此,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时也不能截然分开。
医生是怎么治疗精神科疾病的?
如果确诊了精神疾病,患者最好能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有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方式,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其中: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开始用药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头晕乏力、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这些都是用药过程中正常反应。患者应该及时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医生,医生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这些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一般来说一周多才开始起效,所以要耐心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会不断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而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
治疗方案确定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一定要坚持好。
2.住院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门诊治疗,如果一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也不必把病房都想成「铁窗、铁索、铁栅栏」的恐怖场景。
实际上精神疾病病房的管理模式正不断向更加人性化方向改进,有些医院已实现开放式管理,这与内科、外科这类病房管理模式类似,患者在病房内接受精神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外出活动。
很小一部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比如有伤人、自伤行为或较大的潜在伤人、自伤风险者,需要在全封闭的病房里接受医护人员更密切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疾病初期的危险期,尽量避免产生各种伤人或自伤行为。
待病情稳定后可及时转入开放区,或外出管理相对宽松的病房,以便患者有更多外出活动机会。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精神疾病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这种偏见和误解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常就医,使他们及家属背负沉重的“病耻感”。这些都会耽搁疾病治疗的最佳阶段,导致病情越发严重,甚至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他们经过正规治疗后绝大部分是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