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男子闯入幼儿园挖女童双眼 怎么面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

男子闯入幼儿园挖女童双眼 怎么面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

2015-12-07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他(刘某)为啥这么干。”今天上午,河北省馆陶县王桥乡村民姚金豹告诉记者,事发时,他正在外地打工,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回家中,回来后就看到双眼缠着绷带的女儿小雨。

  >>精神疾病和暴力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

  有,精神疾病和暴力之间的确存在微弱的统计学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患者中,如既往有过暴力行为却未接受过任何治疗者,同时吸毒或酗酒者。然而普通的酗酒者或15-25岁人群与暴力行为间的联系比精神疾病和暴力间的联系更大。

  通常,人们对我们这些有精神疾病,尤其是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人有一种刻板印象,那就是有暴力倾向。事实却是,有这种行为和现象的精神病人是很少的。无论精神病人有没有暴力倾向,最关键还是在于,对精神病患者的一个治疗,和情绪上的控制。

  怎么面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

  >>警方:遇病人暴力发作先疏散再报警

  警方提醒,对于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在街上发病,特别是持有利器的精神病人,市民应该第一时间疏散,确保自身安全后报警。

  >>学者:淡化恐惧心理少些歧视情绪

  广州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社会需形成共识,从中学开始通过教育,淡化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心理、歧视情绪,家长也不要持有过去那种“疯子走开”的想法,避免孩子长大后与其形成对立,形成恶性循环。邻居也不应歧视、激怒精神病人,而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医生:眼神要友好 不接触肢体

  心理科医师谢国军表示,在精神病患者当中很大一部分是轻症患者,没有必要给他们贴标签。如社会及家庭能给予他们平等对待、更加宽容的环境,出现暴力行为的概率会小很多。

  谢国军也提醒,作为现实中照顾重性精神病人的家属,不要与患者争辩对错,只需要做听众,适时给予反应。

  否则发生口舌之争,容易诱发其发病,造成情绪上的波动。

  谢国军介绍,家人和邻里不要与患者发生身体接触,避免引起攻击行为。“有时候你无意中拍打一下精神病人的肩膀,这对于正常人来说也许是表示友好,但对于病人来说,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快,以为遭到袭击而引起他们的攻击。”

  谢国军说,生活中要多给予患者鼓励及关心,而邻居等也应与其建立和谐关系,见面微笑打招呼,尽量提供帮助。“如果与一个精神病人对视,或者看他的眼神有敌意,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其病情发作。”谢国军说,如遇到患者发作,应尽量保持距离,寻求家人及公安帮助,不要试图自行控制。

  >>律师:如继续危害社会 可进行强制治疗

  广东经纬法律师事务所陈铄鸿律师介绍,在刑事责任上,精神病人分为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须进行司法鉴定。

  陈铄鸿说,精神病人经司法鉴定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不负刑事责任,如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对其进行强制治疗。

  在民事责任上,精神病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限制行为能力精神病人(即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陈铄鸿介绍,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按以下顺序确定:第一顺序监护人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及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第二顺序的监护人包括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陈铄鸿认为,《精神卫生法》实施后,送精神病患者入院的条件更多,从立法上避免了“被精神病”的现象。《精神卫生法》规定,如果病人没有危害到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安全,就不能在违背病人意愿的情况下把他送到精神病院。“这也造成了一部分病人散落在社会上,容易发生暴力事件。”陈铄鸿说。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