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云南两小学生先后咬伤20人 官方称系心理原因

云南两小学生先后咬伤20人 官方称系心理原因

2015-05-25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事件发生于盐井镇水田小学,先后有2名学生出现咬人情况。经盐津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有关专家综合诊断,2名咬人学生中,1人属于“情感性精神强迫症”,另一人属于“群体性心因反应症”。

  近日,云南省盐津县发生小学生咬人事件,导致20名学生受轻微伤。不少网友猜测,咬人的小学生是狂犬病发作。

  事件发生于盐井镇水田小学,先后有2名学生出现咬人情况。事件发生后,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开展调查、检查和医治等工作。经盐津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有关专家综合诊断,2名咬人学生中,1人属于“情感性精神强迫症”,另一人属于“群体性心因反应症”。咬人行为均为宣泄压抑情绪,属于心理原因,与网传的狂犬病无关。

  截至目前,咬人事件涉及的学生中,除患有“情感性精神强迫症”和一名患“扁桃体发炎”的学生仍在接受治疗外,其余学生身体健康,均在正常学习、生活。

  小编推荐: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大白?

  北大教授诱骗女学生 教师心理问题触发校园之痛

  相关阅读一:情感性精神强迫症发作的相关因素

  ⒈家族遗传因素:临床统计,约5-7成的强迫症患者家属也都患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这个数据说明遗传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很重要。并且,在亲属血缘关系中,越密切的关系,患病的概率就越高。

  ⒉性格特征因素:1/3强迫症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这主要是由于患者成长环境造成的,此类人群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过分注意细节,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或者在处理事情时也会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

  ⒊社会心理因素:在日常中,工作生活上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另外,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⒋精神刺激性因素:调查显示,有35%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受到过强烈性的精神刺激。并且用过调查统计了解,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等精神方面的事件均可能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相关阅读二:什么是群体性心因反应症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听起来挺绕嘴的,好像是一个很偏僻的病名。其实,换一个说法恐怕大家就比较熟悉了,那就是“集体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癔症一词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其实就是集体癔症发作,这种疾病属于心理疾病,过去在农村,癔症比较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患者声称自己“鬼神附体”。不过这种疾病已经比较少见了,反倒是集体癔症发作常常出现。

  集体癔症,也就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这是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在学校、教堂、寺院或公共场所,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癔症患者并不是在故意相互模仿,而是当一群人面对同一个恐怖事件或者共同关心同一个突发状况时,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出现了共同的精神障碍类的癔症反应,并直接表现为躯体化特征。也可以说是“传染”,为什么学生们容易出现集体癔症发作呢?因为孩子们心理结构不稳定,心理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传染呢?

  心理咨询师认为紧张感和孤独感更容易使人对集体癔症易感。中小学生之所以易患集体癔症,就是因为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竞争性较强,学生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彼此之间的竞争及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使学生亦常会有孤独感。一个群体中较焦虑敏感或孤独内向的人更易关注他人的异常反应,并更易将原因归为与自身因素相关的因素上,然后再有意识地寻找自身的相似感受,即逐渐陷入到“患病”状态中。

  其实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面对,其实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生活处处有压力,小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和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和情绪减压工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