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鉴别也遵循和弱智儿童的鉴别相类似的一些原则。除此之外,它还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一)三重障碍原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的鉴别标准,只有在3岁以前同时出现显著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象征性游戏障碍的儿童才可以诊断为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的某些症状与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的症状十分相似。例如,孤独症儿童或多或少都存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障碍,这些特征与言语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的某些特征非常相似。然而,言语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不存在刻板行为、象征性游戏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的特征比较类似,不过,后者一般不存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障碍及象征性游戏障碍。
据研究表明,大约75%的孤独症儿童伴随有智力障碍。然而,这类孤独症儿童与单纯的智力障碍(弱智)儿童是有区别的,因为后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
另外,孤独症儿童的某些特征如活动过度、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冲动等与多动症儿童非常相似,而身体协调能力差、手脚不灵活、精细动作发展迟缓等与有运动障碍的儿童比较类似。
为了将孤独症儿童与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加以区分,在鉴别孤独症儿童时一定要遵循上述三重障碍的原则。
(二)及早鉴别原则
孤独症产生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头三年。已有的研究表明,及早地鉴别孤独症儿童并实施早期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教育干预的效果,而且可以缩短家长迷茫、自责、痛苦和遭受挫折的时间。
然而,豪林和穆尔(Howlin&Moore,1997)对英国孤独症协会的大约1300名家长会员所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孤独症儿童被鉴别出来的平均年龄大约为6岁。家长一般在孩子18个月时才注意到孩子的发展问题,又过了6、7个月才开始带孩子去看医生,而在两岁左右给孩子做鉴别的大约只有8%。大多数家庭从担心孩子有问题到带孩子去做鉴别,一般会拖延4年多的时间。
孤独症儿童的鉴别之所以出现滞后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孤独症的症状与多种障碍的症状存在交叉重叠,评估人员在鉴别孤独症儿童时不敢轻易下结论;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不愿面对孩子患有孤独症的事实,这样就延误了孩子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的时间。
孤独症是一种终身的障碍,不过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儿童某些优势的发展,同时又有助于避免派生障碍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迹象,就应该尽早去做鉴别,尽早地实施教育干预。
(实习编辑:黄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