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诊治 > 治疗 > 甲亢有哪些症状中医药如何治疗甲亢

甲亢有哪些症状中医药如何治疗甲亢

2019-06-03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人在患有甲亢的时候都会选择手术去治疗,而这种手术治疗会给你的脖子留下一条大大的疤痕,这也是很多患者所苦恼的事情,其实,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时候一味中草药可治好甲亢呢,甲亢有哪些症状,中医药如何治疗甲亢?

甲亢一直是很多人的烦恼,有些人在患有甲亢的时候都会选择手术去治疗,而这种手术治疗会给你的脖子留下一条大大的疤痕,这也是很多患者所苦恼的事情,其实,中药治疗甲亢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时候一味中草药可治好甲亢呢,甲亢有哪些症状,中医药如何治疗甲亢?

甲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手抖、易怒、突眼、甲状腺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基础代谢率增高,血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吸131碘率增高等。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女性甲亢病人是男性的4~6倍。

发生甲亢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由以下四种情况造成的:一是甲状腺自身发生病变肿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长有结节的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二是甲状腺炎或甲状腺肿瘤导致甲状腺细胞被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液;三是过多地服用了含碘的药物或食物引起的碘甲亢,或过多服用了甲状腺激素引发甲亢;四是继发性甲亢,主要见于头部垂体瘤,导致垂体前叶分泌过多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过度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占80%~90%,其次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各种甲状腺炎。

中医如何治疗甲亢的?

甲亢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有关。初起多实,以气滞、郁火、痰凝、血瘀为主;中期虚实夹杂,多以阴虚阳亢,或夹痰夹瘀为主;病久则气阴两虚,甚则渐损及阳,而成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之候。

中医治疗甲亢常用内治、外治、针灸、食疗四法。

1、内治法

即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论治,配制不同的中药复方。甲状腺在咽喉两侧,当属少阳,胆与肝相表里,故多从肝论治,常用理气、解郁、滋阴、降火、补气、化痰、软坚、健脾、除湿、活血治法组方。因本病本虚标实疗程长,故运用以上治法组方时常常是两法、三法、四法并用,通过整体辨证论治,调节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祛邪扶正,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2、外治法

有突眼外洗法、瘿瘤外洗法和甲状腺肿外敷法,即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配制复方中药外洗或外敷,对缓解突眼和甲状腺肿大有一定疗效。

3、针灸

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可治疗脾虚型甲亢,针灸三阴交、神门、内关、太冲及照海可治疗阴虚型甲亢。

4、食疗

食疗也是中医常用的治法,证属心肝阴虚证型甲亢病人可服用豆腐鲫鱼汤;痰结血瘀证甲亢病人可用冬瓜60g、薏苡仁30g、丹参20g、川贝母10g、红糖适量煎水去渣,再加粳米50g煮粥;脾虚型甲亢可用茯苓10g

(研细末)、莲子肉10g、大枣2枚加小米或大米40~50g熬粥服用以健脾止泻、宁心安神;阴虚型甲亢则改用地黄12g和枸杞子15g(冷水浸泡两小时煎煮30分钟后去渣),再加入冰糖10g、小米50g煮粥服用。

甲亢患者注意事项

1、保持乐观情绪

过于激动或者压抑的情绪会加重病情,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协助甲亢患者顺利得到治疗。

2、足够的热量供应

甲亢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新陈代谢较快,身体能量消耗大,所以要有相对多的能量摄入,食物品种要丰富多样。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剧烈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不使身体能量状况处于负平衡。

3、避免高碘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摄入过多的碘后可导致甲亢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应该做到远离海产品,尽量食用无碘盐,内河的鱼虾可以正常食用。.五、科学用眼。多数甲亢病人伴有突眼,长时间用眼后,常可感觉眼睛胀痛,容易视力疲劳。所以,甲亢患者需要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4、避免感染

甲亢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导致感染,反复发生的感染会使已控制的甲亢复发或加重,甚至出现甲亢危象。要积极预防各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预兆,及早治疗。

5、科学用眼

多数甲亢病人伴有突眼,长时间用眼后,常可感觉眼睛胀痛,容易视力疲劳。所以,甲亢患者需要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甲亢为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以青年女性多见,甲亢典型临床表现有怕热、多汗、心悸、乏力、手抖、消瘦、精神紧张、食欲亢进、腹泻、甲状腺肿大及眼球突出等症状和体征。

甲亢属中医瘿病范畴,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变脏腑涉及肝、肾、心、脾、肺,但以肝、肾为主。

中医认为甲亢涉及脏腑较多,各证型之间联系密切,常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甲亢病机总不离阴虚火旺。因此治疗甲亢上常需滋阴降火,选用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盗汗,即肝气有余,而致肺虚盗汗者。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黄连、黄芩、黄柏泻火除烦,清热坚阴,黄芪益气生津,以阳养阴,诸药配合恰当,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中并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名,临床治疗将其归属于“瘿症”、“中消”、“怔忡”、“心悸”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病人禀赋不足,潜在肝肾阴虚是内在或先天因素,而精神因素是诱因。以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因此临床治疗应遵循补阴为主,兼去气、火、痰、瘀的治疗原则。

中医则以药物,针刺等保守治疗为主。因而其病程较长,对药物耐受较强,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对于此类患者针刺治疗的优势和效果尤为显著,下面我就对甲亢的中医辩证及针刺治疗进行论述。

1.气郁痰阻

(1)诊断依据: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受情绪影响明显,苔薄白,脉弦。

(2)治疗原则:化痰行气解郁

(3)方法:以中府、丰隆、太冲、肝俞为主穴,以云门、章门、肾俞、三阴交、足三里为配穴,强刺激泻法。

2.痰结血淤

(1)诊断依据:颈前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2)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3)方法:天突穴、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肺俞穴为主穴;三阴交、丰隆、足三里为配穴,泻法。

3.肝火旺盛

(1)诊断依据:]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柔软。烦热,自汗,多食易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2)治疗原则:清肝泻火

(3)方法:取大敦、太冲、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合阴郄、复溜、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泻法。

4.心肝阴虚

(1)诊断依据: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2)治疗原则: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3)方法:以肝俞、神门、少海、三阴交为主穴,配以合谷、复溜、太溪、照海,补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中医分型治疗

一、属于“心肝火旺,胃热炽盛”的,症状有:脖颈肿大,眼突怕光,烦躁易怒,舌及手指颤动,多汗,多食易饥,口干,心悸,舌质红,脉弦数有力。

处方:沙参10克,天花粉3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黄连6克,黄药子3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先熬)丹皮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属于“肝肾不足,心营内耗”的,症状有:心悸气促,失眠,多汗,头眩晕,脖颈肿大,眼突,五心烦热,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脉细数。

处方:黄药子30克,制首乌12克,枸杞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5克,天花粉20克,牡蛎30克,酸枣仁10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要相信我国的中医文化,特别是在一些小病的时候,如甲亢这些病,我们应该选择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帮你治疗好你的病,可能还把你的身体调理好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