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分型,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PTC的十年生存率高达93%,但某些特殊类型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表现,如峡叶、多灶性及侵犯临近组织的PTC。仅约3%-9.2%的PTC发生在甲状腺峡叶,由于特殊的位置及肿瘤特性,目前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尚存在争议。
大多数研究提出将全甲状腺切除作为峡叶PTC的手术方式。然而,峡叶PTC是否需要行中央淋巴结清扫尚不明确,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及欧洲甲状腺协会(ETA)指南中也未明确峡叶PTC的手术方式。已知30%-90%的PTC患者会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旨在评估峡叶PTC中央淋巴结的转移特征与最佳手术方式。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数据库中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的PTC患者,共3185例。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80岁;②病理组织分型为PTC,手术方式为全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心淋巴结清扫;③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为①其它组织分型的甲状腺癌;②超过1个肿瘤结节;③未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或双侧中心淋巴结清扫。
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进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心淋巴结清扫的峡叶PTC患者47例,随机抽取47例腺叶PTC且进行相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康复、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及相关随访数据,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探究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年龄、性别、BMI、免疫系统疾病、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5)。比较两组肿瘤特性发现,峡叶PTC被膜侵犯更多(P=0.13),两组甲状腺腺外侵犯和肿瘤大小未见显著差异。两组病理分期比较发现,峡叶PTC较对照组的淋巴结分期显著增加(p=0.38)。炎症因素比较发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比淋巴细胞比率(PLR)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
研究发现,峡叶PTC患者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较对照组更多(p=0.4),且峡叶PTC组单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44)。
对14个可能的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峡叶PTC、分期T2-T4期、NLR>2及TSH>2.5mU/L等因素与中央性淋巴结转移有关(图2)。进一步对单因素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峡叶PTC(P=0.027)及分期T2-T4(p=0.023)是PT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图3)。
作者观点
该研究发现峡叶PTC比腺叶PTC更易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单侧气管旁淋巴结),发生在峡叶的PTC是中央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作者认为,对于峡叶PTC患者,手术方式推荐采用全甲状腺切除联合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