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甲状腺协会强烈推荐甲状腺分化癌术后6~12个月常规行颈部超声检查以检测癌复发。因此,区分颈部癌复发和颈部其它病变的超声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美国学者Wynne等人总结了甲状腺癌术后正常表现、癌复发、颈部其它病变各自的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甲状腺癌复发的诊断信心,文章发表在2017年第7期的JUltrasoundMed杂志上。
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
甲状腺乳头癌转移部位可位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部位、颈部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最常见的是肺)。依据危险分层,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为9%~30%。76%的复发位于颈部淋巴结和手术部位。侧颈部的淋巴结转移50%位于III区和IV区,其余大多位于VI区,II区淋巴结转移少见。单侧转移多在原发癌同侧,但也有16%发生双侧转移。
超声评估及解剖基础
全面的评估包括中央和两侧颈部。颈部中央定义为两侧颈总动脉之间,上至舌骨,下至无名动脉,其内包含气管旁、喉前淋巴结(VI区)、上纵膈淋巴结。侧颈部定义为下颌床与锁骨水平之间的区域。左右侧颈部分别细分为前侧颈部与后侧颈部。前侧颈部从颈总动脉正中至胸锁乳突肌后缘,包含II~IV区淋巴结。胸锁乳突肌后方为后侧颈部,包含V区淋巴结。
术后正常超声表现
术后手术部位在气管旁横切面表现为倒三角形高回声区,考虑为纤维脂肪组织和瘢痕组织(图1A)。其前方是肩带肌和胸锁乳突肌,后方是椎旁肌,外侧是无名动脉,气管-喉位于其内侧,食管位于左侧颈部。34%的患者在手术部位可以看到<5mm的低回声结构,若无可疑征象(如囊性改变、钙化、显著血流),临床上通常认为这些低回声结构无临床意义。这一些低回声结构可以代表中央颈部的正常淋巴结、甲状旁腺或者为低度恶性的淋巴结转移癌,后者需要超声随诊。
健康成年人的颈部淋巴结可以在超声下探及,至少可探及5个。正常侧颈部淋巴结(图1B)呈肾形,淋巴门处有树枝状血管或无血管。II区淋巴结短径<8mm,III区和IV区淋巴结短径<5mm。但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例如,下颌下淋巴结通常呈圆形,较其它部位大。小的淋巴结可以没有淋巴门,这种情况下,树枝状淋巴门血流及淋巴样回声可以支持淋巴结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