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因为症状暂时缓解,检查血液中的T3、T4也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就意识松懈,私自减小药量,或者擅自停药,这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陷入“治疗-复发-再治疗”的恶性循环……
抗甲状腺药物有优点也有缺点
抗甲状腺药物是许多患者治疗甲亢的首选,包括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疗效较为肯定。
对患者来说是方便、经济、相对安全的选择,服用后不会导致永久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不过,抗甲状腺药物也有缺点:疗程较长,一般需服药1年半至2年,有时长达数年;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皮疹和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率也较高。
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一般维持1年半至2年,具体剂量则需按病情的轻重进行调整。有些患者服药后,一直不愿到医院复查,认为自己怕热、乏力、多食、情绪不稳等症状已经改善,就擅自减少服用量或者“想当然”停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减量
经过药物治疗后,如果甲亢症状缓解或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可以每2~4周减量一次,待症状完全消除,甲状腺肿大、突眼等体征明显好转,才能减至最小量维持治疗。在完全停药前,如有必要,还可将维持量再减半。
患者最好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除非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不宜擅自中断治疗。如果怕热、多汗、多食等症状缓解而甲状腺肿大或突眼体征反而恶化,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服用量,并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或“干甲状腺片”。
据观察,大于1年半的“长程”治疗,轻、中度甲亢治愈率为60%;小于6个月的“短程”治疗,其治愈率为40%。
安全停药
甲亢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格雷夫斯病)。患者去医院做血液检查,会发现报告单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呈阳性。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虽然能在2~3个月内让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是,TSAb转为阴性却需要较长时间。患者如果想停药,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条件”:
●甲亢症状缓解,甲状腺缩小,血管杂音消失,突眼症状改善。
●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TsAb转为阴性。
●疗程足,药物维持剂量小。
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应延长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复发
有些患者认为,既然已经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就说明甲亢得到完全控制,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在停药后3个月至1年内,甲亢很容易复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用药方式不当 药物减量过快、间断用药或停药过早,是导致病情反复最常见的原因。不少患者根据症状轻重擅自决定是否服药,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为减少复发,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应继续维持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停药。
其他影响因素 强烈的精神刺激、严重感染、过度劳累、妊娠等应激状态以及高碘饮食,都是引起甲亢复发的重要因素。年轻、男性患者比老年、女性患者更容易复发。
甲亢患者应该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甲亢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即使复发也能再次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多补充肉、蛋、豆类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别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品。最好避免服用含碘药物。此外,要牢记定期复诊,特别在治疗早期,需多次复查,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此外还有降钙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会造成某些甲状腺疾病,相反如果摄入碘过量也会诱发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本身可能发生多种疾病,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有时也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笼统地说甲状腺疾病患者该不该补碘是不严谨的。因为有的甲状腺疾病需要大量补充碘元素,有的只需要摄入普通饮食中的碘元素就可以了,还有某些甲状腺疾病则需要严格限制碘的摄入量,才有利于疾病康复。
第一类需要补碘的甲状腺疾病
这类疾病可以统称为碘缺乏病,只有补充碘元素,才能彻底防治该病。我国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山区是缺碘地区,因为那里远离海洋,空气和水源中碘的含量低。在过去,我国未实行食盐加碘之前,那里的居民饮食中普遍缺乏碘元素,因此常会发生一种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疾病,即俗称的“大脖子病”。症状是颈部明显肿大,甲状腺功能却偏低。如果妊娠期妇女患该病的话,会引起婴儿神经和身体的发育障碍,导致身体矮小,神智呆傻,亦俗称为“呆小病”,也叫“克汀病”。
很多人一旦得了甲状腺疾病都误以为就是这种“大脖子病”,其实不然。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食盐加碘之后,已经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不要一发现颈部肿大就立刻自行补碘,而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因为您患的很可能不是这种需要补碘的甲状腺疾病,如果大量补碘的话,还可能会对近期的某些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延误诊治。
第二类不需补碘的甲状腺疾病
这类疾病的治疗不需要补充大量碘元素,一般只需正常饮食即可,这种情况在甲状腺疾病中最多见。比如甲状腺肿物(结节)、各种甲状腺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患病后,患者甲状腺形态或功能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相应的症状、体征。患者颈部肿大并伴有疼痛或出现肿块等,这些属于局部的表现,患者还可出现浮肿、怕冷、无力、心动过缓等全身的表现。
这类疾病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补充碘片或禁食含碘食物,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不必担心碘对治疗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类需要禁碘的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中有一类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其中最多见的是graves病引起的甲亢。此外,还有因摄入高碘引起的碘致甲亢(或其他碘过多病),这种病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碘片或含碘丰富的食物。在这里我们一定不要把甲亢和我们通常熟知的“大脖子病”混淆,它们完全不是一种病。“甲亢”除了甲状腺肿大以外,还伴随突眼、手抖、多汗、心慌和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
大多数的甲亢是不能补碘的,而且需要禁食碘,这样才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我们这里说的禁碘主要是指不要吃含碘的药物或含碘量丰富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胺碘酮、碘含片之类的西药,或含海藻、昆布、牡蛎之类的中药。其次,含碘量中等的海鱼、海虾、海蟹等海生动物,也要尽量少吃。
甲亢患者最关注的就是加碘食盐该不该食用,其实不需要有太多忌讳。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易升华挥发,平时需要放在阴凉处避光保存,如果我们把它拿到通风处晾晒一下会加快碘的升华。此外,做菜时,如果将含碘盐早下锅、多翻炒,并适当延长出锅时间,也会减少食盐中的碘含量。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