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骨骼都是比较脆弱的,尤其是中老年人,稍微咳嗽一下,或者不小心摔了一跤,都会增加骨折发生的几率。意外无处不在,骨折是损伤中程度比较严重的一种,严重骨折不仅会导致骨骼断裂,同时还可能伴随肌腱损伤、关节脱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甚至会造成休克和死亡,所以,需要及时处理以及治疗。
NO1.造成骨折的原因是什么?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可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NO2.骨折后如何应急处理?
1.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骨折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和创口包扎不宜用未经消毒的水冲刷和外敷药物,绝大部分创口出血在包扎后即可止血,用清洁的布类包扎创口。
若有大血管出血,增大压力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在创口的近端扎缚止血带,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6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骨科专科医院救治。
2.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
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3.搬运要领
在搬运患者时,一定要充分支托用夹板固定的患肢,保持局部固定不动。
患者安放在救护车上后,先调节氧流量,再接着改用氧气筒式吸氧。
救护车在现场等待时,应打开车内空调。
保持输液或输血浆通畅,妥善固定好并抬高患者患肢,以利于肢体血液回流,减轻局部疼痛与肿胀。
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