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导致的软骨肿胀

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导致的软骨肿胀

2019-04-09 来源:玖玖骨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patellae)是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导致的软骨肿胀、侵蚀、碎裂和脱落变性等退行性变化为病理特征的一种膝前疼症。

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patellae)是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导致的软骨肿胀、侵蚀、碎裂和脱落变性等退行性变化为病理特征的一种膝前疼症。

髌骨软化症是引起膝前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

髌骨解剖

髌骨,俗称膝盖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呈扁粟状,位于皮下,容易摸到,该骨上宽为底,尖向下,前面粗糙,后面光滑;能上、下、左、右移动,对膝关节起保护作用。

髌骨软化症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称作髌骨软骨软化症,受累的主要部位是髌骨和股骨关节面相对缘的软骨。

发病机制

髌骨软骨局部急慢性损伤后,软骨细胞功能失常,无法正常交换营养物质导致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表面结节或细条索状隆起或游离薄膜浮于此处,而后出现局灶性软化、纤维化、龟裂。

病变分级

膝关节镜可以直观评价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是目前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金标准,根据Outerbridge分级标准可分为四级:

0级:关节软骨正常

I级:软骨软化、水肿、表面出现泡状结构

II级:软骨变薄出现中度纤维化,表面缺损<全层50%

III级:软骨重度纤维化,呈蟹肉样改变,缺损>全层50%

IV级:软骨退变深达骨皮质,全层缺损,软骨下骨质暴露

MRI表现

早期软骨改变,表现为软骨的变性、肿胀、磨损、坏死、碎裂、局部剥脱。MRI可以很好显示软骨形态的改变,因为水分的丢失,软骨信号从偏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甚至是局部缺如。

随着病情的进展,软骨的磨损、脱落进一步加重,严重者软骨下骨裸露,髌骨关节面下可出现骨髓水肿、局限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压脂序列高信号。

严重者可见类圆形囊性病灶,而伴随的骨质硬化及边缘骨质增生均呈低信号,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