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微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作为脊柱微创手术的代表术式,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康复时间短等优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很多患者认为经皮内镜是专门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不然,国际上已有少数先行者将脊柱内镜成熟用于颈胸椎疾病。
近年来,在梁徳主任指导下,我院脊柱骨科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自2016年始,江晓兵副教授率先将经皮内镜技术用于治疗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等复杂病例,经过反复改良与总结,制定出了“颈、腰椎经皮微创内镜手术的安全流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目前,科室已有4名医师能够成熟开展腰椎内镜、2名医师能够独立完成颈椎内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根性症状(上肢的麻木、疼痛等),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若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那么经皮微创颈椎内镜手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经皮微创颈椎内镜术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案例:患者,男性,45岁,严重右上肢放射痛、麻木3月余。
胸椎管狭窄症
指的是先天性或后天退变因素等导致的胸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相比我们所熟知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胸椎管狭窄症相对较少为我们所知,其症状主要为下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相应皮节区感觉消失等脊髓压迫特点,许多胸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同时合并颈椎病及腰椎病,往往导致误诊和漏诊,然而胸椎管和胸脊髓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导致该疾病致瘫率高、手术风险较大。目前对该种疾病治疗主要是以开放手术为主,全世界范围内能运用经皮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该种疾病的脊柱中心不多,在梁徳主任指导下,江晓兵副教授已成熟运用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经皮微创内镜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病例:吴某,女,62岁,胸椎内固定术后10年,双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8个月余。
行胸椎内固定术后微创经皮内镜术翻修病例
腰椎管狭窄症
是指因脊柱受到退行性改变的影响,腰椎小关节肥大增生内聚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黄韧带增生肥厚、椎间盘突出等病理性因素逐步积累,导致腰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容积变小,使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导致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骨科疾病。临床典型表现是间歇性跛行:站立行走后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及乏力,需要坐下或弯腰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对于这种疾病,既往通常需要采用较大范围的减压或者联合融合固定术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椎间孔更为狭窄、椎管狭窄,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更高。我科目前已将内镜技术拓展并成熟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已成功完成一系列腰椎管狭窄症内镜手术。
经皮微创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汤某,女,63岁,腰痛伴间歇性跛行10年,加重3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坐骨神经痛)。目前经皮腰椎内镜手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治疗该种疾病,治疗上可以完成全椎管减压,以最小的损伤获得充分的减压,适用于没有稳定性丢失的腰椎神经压迫症!大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技术的发展普遍滞后,中国经皮内镜技术已领先世界,不少国际患者专程前来中国就医。
经皮微创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美籍患者,男性,31岁,右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
近年来,我科开拓进取,在将腰椎内镜成熟开展后,一步一个脚印,将经皮脊柱内镜成熟应用于颈椎、胸椎,并总结制定了“颈、腰椎经皮微创内镜手术的安全流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