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固定术对脊柱结构和多裂肌功能电生理的影响

固定术对脊柱结构和多裂肌功能电生理的影响

2019-03-01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好,脊柱的结构及功能恢复迅速,且对多裂肌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究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脊柱结构和多裂肌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分别行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非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脊柱结构及功能的恢复情况、多裂肌的组织形态、电生理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各脱落2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观察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较对照组低,脊椎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较对照组小(P<0.05),而两组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abilityindex,ODI)、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diskheight,P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foraminaheight,F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多裂肌横截面面积较大,脂肪浸润分级较低,多裂肌中位频率及平均振幅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好,脊柱的结构及功能恢复迅速,且对多裂肌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裂肌

典型病例

51岁男性患者,以“间断腰腿疼痛3年,加重5d”为主诉入院,影像学结果提示为L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差,同患者沟通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排除手术禁忌证,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可进行日常生活。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