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这样的经历吗?早晨下床第一步,脚后跟感到钻心的疼痛,走两步疼痛好一些……久坐后起身走第一步,脚后跟疼痛难忍,走开几步后疼痛缓解……走路多了,足跟部疼痛难忍……检查一下足跟部,不红不肿,似乎没什么问题,可足跟痛非常影响人的行走和运动,着实烦人。
什么原因导致了足跟痛?
很多时候医生会给你拍一张足跟部的X光片,很明显的看到有骨刺,所以足跟痛长期以来被当做骨刺来治疗。
实际上导致足跟痛的原因远不止骨刺那么简单,下述原因都可能导致足跟部的疼痛: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跟骨骨折、跟骨皮下滑囊炎、跗骨窦软组织劳损、跟骨结核、肿瘤等。
在众多导致足跟痛的原因中,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原因。足底筋膜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足底筋膜就如同弓箭的弦一样,维持着足弓的正常结构,其两端承受着体重的压力。足弓先天异常、扁平足、肥胖、暴走长跑等过度运动、长时间站立,双下肢不等长、足踝筋膜弹性下降以及腓肠肌挛缩等因素都可以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损伤。当足底筋膜发生病变的时候,会牵拉跟骨,导致跟骨增生,产生骨刺,因此骨刺是由足底筋膜炎导致的,治疗足底筋膜炎才是足跟痛治疗的正确选择。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近年来随着超声的发展,测量足底筋膜厚度成为足底筋膜炎诊断的依据之一,如果足底筋膜超过4mm,伴有回声不均匀或者血流增多,则可以诊断。
目前针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包括:
保守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优点:无创,控制疼痛以允许患者更大限度地参加康复训练。
缺点:不能治疗其病理改变,对最终结果影响较小,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2.物理治疗:
(1)冰敷,热疗,按摩:目前无确切结论证实其效果。
(2)牵伸和矫形器:
优点:长期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缺点:短期牵伸治疗和矫形器的佩戴效果有限,无循证医学证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最佳牵伸频率、次数、强度。
(3)冲击波治疗
优点:可减轻疼痛,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减少足底筋膜厚度。
缺点: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及疼痛,对于何种阶段的足底筋膜更适合进行冲击波治疗无临床证据。
3、注射治疗
(1)糖皮质激素:
优点:足底筋膜表面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消减炎症,起效迅速,可起到短期的效果。
缺点:可引起血糖升高,多次注射可能造成肌腱断裂等副作用。
(2)肉毒毒素:
近年来,国外临床试验证实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可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增厚的足底筋膜可减小。
(3)PRR(富血小板血浆):
优点:有效降低疼痛,部分可减少足底筋膜厚度。
缺点:制备繁琐,需预先采集自身血液。
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失败的顽固性足底筋膜炎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开放性足底筋膜切开术、内窥镜下足底筋膜松解术及最新的双极电凝筋膜松解术。
优点:可直接改变足底筋膜结构,改善疼痛。
缺点:创伤大,手术结果因人而异,部分需继续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