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位于小腿后方,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它的作用是跑、跳及行走时提踵使足跖屈(即脚尖向下,足跟抬起)。正常肌腱能够承受较大扭力而不发生断裂。
跟腱炎是跟腱止点处发生的炎症,即跟腱-跟骨连接部的炎症,是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领域的常见病。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跟腱承受过大的负荷、过度的使用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关。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中胶原的弹性逐渐下降,同时,成年后跟腱的血供减少,这些都成为诱发跟腱炎及跟腱断裂的重要致病因素。以往这类疾病多见于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专业运动员。但近年来随着全面健身运动的普及,跟腱炎、跟腱断裂现象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也呈上升趋势。
其临床表现为足跟后部跟腱的两侧疼痛。发病初期多是在过度活动后感到疼痛,逐渐转为持续性疼痛。临床检查部分病人可见足跟后部肿大。
跟腱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跟腱炎,前者症状持续时间少于2周,后者症状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跟腱炎由于病程进展缓慢,症状相对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严重者可导致跟腱断裂。
跟腱炎需忌跑跳2-3周。为预防跟腱炎,首先在做运动前,应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来热身。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之前可围绕场地慢跑十分钟,逐渐加强下肢负荷运动,以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耐力。
对于在运动中已经发生的跟腱炎在急性期应采取冷敷和有针对性的理疗,改穿鞋跟高些的鞋子,以减轻对跟腱的牵拉,避免在日常行走中再次受伤,同时要禁忌跑跳类的活动2-3周,使跟腱得到充分的休息。
对于慢性期的治疗,以往采用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治疗效果一般,且近来有报道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导致跟腱周围小血管炎性损害,使血管渗透性增加,触发血管内凝血,影响跟腱周围血运,使跟腱的质地更加脆弱,从而诱发了跟腱的断裂。建议采用中药外敷贴膏,中药药性温和,药效持久。可以采用中药外敷,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最后,需注意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增加肌腱炎甚至肌腱断裂的风险,国内已经有由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而引发跟腱炎的临床报道。因此医生或药房药师在为患者开这类药品时应让患者警惕跟腱和小腿的疼痛或不适,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要向医生咨询并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