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之前,就有可能因为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产生一系列前驱症状,这些症状不具特异性,故而不是腰椎间盘所独有的。
急性腰痛
这里所指的腰痛有别于从事体育运动或电体力劳动时,不慎扭伤腰部而产生的腰痛。它多是由一些轻微的动作而引发的,故而常常被患者误以为是"闪了腰",而不加以重视。
反复发作的腰痛
在腰椎间盘退变并有椎间关节不稳定或后关节过伸情况下,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腰痛。每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在数天至数月不等。这种患者,由于其退变的椎间隙使其后关节已处于过伸状态,因此脊柱如再作过伸动作时就容易发生关节囊损伤,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慢性腰痛
部分患者几经急性腰痛发作的痛苦后,逐渐形成了持续性的慢性腰痛。这种腰痛常在咳嗽、大便用力后加重。
以上症状都预示着腰椎间盘突出的潜在可能,但也都不具备特异性,望有此类症状的患者能正确对待之。
症状
常见6个临床症状表现
腰椎间突出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患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病人可因年龄、性别、患病时时间及突出物的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腰背疼痛
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多在突出阶段腰椎周围。
下肢放射性疼痛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生增高时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
麻木及感觉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腰4、5椎盘突出可累及腰5神经根并出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及拇趾背侧感觉麻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可累及4、5趾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如果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可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发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
肌肉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l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间歇性跛行
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脊柱姿势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下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最终确诊是否腰椎间盘突出、确定突出部位和程度则须选作腰椎CT、MRI(磁共振)或腰椎管造影做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