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病因 > 平足症的诊断要点

平足症的诊断要点

2018-01-09 来源:郸城新东方骨科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PTTD没有明显的致病因素。患者没有明确的创伤史,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肌腱退变过程。胫后肌腱在内踝与舟骨结节之间有一个缺血区。病情的发生通常是患者平足之后肌腱病变,并随之出现进展性畸形。50至60岁的女性发病较多见。

   平足症,通常称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TibialTendonDysfunction,PTTD),近来,更为流行的名称是AAFD,即成人获得性平足症(AdultAcquiredFlatfootDeformity)。

  一般认为,平足症是胫后肌腱疾病造成的,但是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多种足与踝的畸形。病理变化不仅限于胫后肌腱,还有足弓的改变,以及支持足弓的韧带病变。严重的平足症,可造成严重的足部畸形,引发足部的疼痛无力。
 
  胫后肌腱是小腿后筋膜室中最深层的肌肉之一,位于趾长屈与拇长屈肌间。起于骨间膜后面和邻近的胫骨与腓骨面,主要的止点位于舟骨结节、舟楔关节下部和内侧楔骨下方,此外还止于中间楔骨与外侧楔骨及骰骨,另发三支止于中间三个跖骨基底。此外还有后部止于跟骨载距突前缘。约9%~23%的人胫后肌腱内有籽骨。主要的功能是内翻、跖屈足部,行走时支持足的内侧柱。
 
  病因与病理
 
  PTTD没有明显的致病因素。患者没有明确的创伤史,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肌腱退变过程。胫后肌腱在内踝与舟骨结节之间有一个缺血区。病情的发生通常是患者平足之后肌腱病变,并随之出现进展性畸形。50至60岁的女性发病较多见。
 
  胫后肌与胫后肌腱是小腿部第二强大的肌腱。肌腱退化后,伸长,渐渐失去内翻力量,在步态中失去没有锁定后足的力量。没有正常的内翻力量,内侧韧带应力增加,如邻近的弹簧韧带复合体。反复的应力使韧带劳损,功能丧失,造成平足。如果一开始韧带就被损伤,那么胫后肌腱的应力会明显增加。不管哪种情况先出现,都会导致足弓塌陷。
 
  平足出现后,跟骨外翻,跟腱代偿内翻的力量减弱。当跟骨外翻过度时,跟腱就成为一个外翻力量。这种情况下,小腿部最强大的肌腱将促进畸形的进展。当跟骨出现外翻过度时,跟腱的力量就成为一个外翻力量。这种情况下,小腿部最强大的力量成为造成畸形的力量。跟骨外翻后,腓肠肌发生挛缩。查体时要注意它的紧张度,因为腓肠肌出现挛缩,需要手术松解。韧带拉伤与劳损可在足弓的任何部分出现,包括第一跖楔关节与舟楔关节。
 
  PTTD的分期
 
  Ⅰ期,肌腱出现退变和撕裂,但是没有出现足部的畸形;
 
  Ⅱ期,肌腱退变,伴有足部柔软,可复性畸形;
 
  A(早期)跟骨外翻,轻到中度的足弓下陷
 
  B(晚期)足弓下陷,中足在距舟关节处出现外翻
 
  Ⅲ期,固定性畸形,不可被动复位;
 
  Ⅳ期,由于三角韧带的劳损,距骨倾斜、外翻,达到了内踝的位置。
 
  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
 
  由查体就可以进行分期。第Ⅰ和大多数第Ⅱ期的患者有后足后内侧疼痛病史,疼痛位于胫后肌腱,在内踝远端、内侧的走行处。查体时可及此处的压痛,患者在行单足提踵试验时出现疼痛。或不能完成提踵试验。单足提踵试验最简单、最敏感。从患者后方看,可以见到提踵时足部内翻。部分患者,主诉疼痛,无力,但可以完成提踵试验,并且不伴有内翻。
 
  此外查体时从患者跟骨后方观察,可以发现的阳性体征有跟骨外翻。此外还可以见到“多趾征”,系前足外展所致。鉴别足部畸形是否是僵硬性畸形还有“木块试验”,患者前足外侧踩一个高为2cm的木块,如果此时患者跟骨外翻消失,多趾征消失,那么说明患者处于Ⅱ期,畸形还属可复性病变。
 
  随着疾病的发展,内侧的疼痛与压痛可以消失。患者有一段时期症状减轻,或是可发现足部无力,足弓变柔软。随着畸形发展,骨撞击造成的疼痛与压痛在外侧发展到腓骨尖部和外侧距下关节。此时,患者有更严重的平足畸形,有明显的足弓旋前。MRI检查可以见到肌腱炎,纵向的撕裂或完全断裂。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查体还包括腓肠肌的检查。患者坐位,后足保持中立位,被动活动膝关节伸直(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与屈曲时(比目鱼肌)踝关节的背伸度。多数患者是单纯的腓肠肌挛缩。无论是哪一类的挛缩都可以进行跟腱延长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