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脂膜炎(LEP)是一种少见的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型红斑狼疮。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变多见于面部及上肢,典型表现为皮下软结节、浸润性红斑、毛囊堵塞、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疡。
LEP 皮损的组织病理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包括淋巴细胞滤泡样浸润(可含生发中心)、小叶性脂膜炎、脂肪玻璃样坏死、黏蛋白沉积、钙化和基底膜变性。直接免疫荧光表现为基底膜和皮肤血管IgM、C3沉积,可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补充依据。LEP 的组织病理诊断应注意与其它脂膜炎表现相鉴别,尤其是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必要时可做免疫荧光及基因重排以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方面,部分LEP患者ANA阳性,其滴度大多小于1:80,ANA阳性患者发展为SLE的机率可能高于阴性患者。
据报道,仅2%-4.5%的SLE患者病程中出现LEP,但多数发生于SLE低活动度或者激素、免疫抑制剂加量时,目前认为LEP可能是轻型SLE的标志。抗疟药是治疗LEP的一线用药,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可能复发。对于皮损严重或合并SLE患者,需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它二线治疗药物包括沙利度胺、环磷酰胺、丙种球蛋白和CD20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