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
腰椎峡部(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此处骨质结构相对薄弱)崩裂以后,椎弓分为两部分,上部为上关节突、横突、椎弓根、椎体,仍与上方的脊柱保持正常联系;下部为下关节突、椎板、棘突,与下方的骶椎保持联系。两部之间失去骨性联结,上部因失去限制而向前移位,表现为椎体在下方椎体上向前滑移,称为腰椎滑脱。腰椎的稳定性靠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维持。无论哪一方面中某一部分受损或功能发生障碍,都会产生腰椎节段性不稳。而这种腰部椎间关节在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生理对合关系,引起松动、失稳,甚至会出现腰椎滑脱病。
腰椎滑脱的危害
腰椎滑脱可合并前凸或后凸畸形,造成胸廓显著变形,导致肺组织受压与移位,使肺内小气道及毛细血管床发生扭曲,并造成肺顺应性下降及呼吸与循环阻力增加。由此,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肺-血液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甚而发生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心病等严重后果,从而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
腰椎滑脱如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步导致脊柱侧弯!位于脊柱后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受压,脊髓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双下肢无力、股骨头坏死、大小便失禁等截瘫症状。即使没有造成脊髓功能受损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经常由于L3-4椎体半脱位,神经根受牵拉,也会导致下肢疼痛,严重影响活动功能。
腰椎滑脱的原因
1.退行性病变:由于椎间盘脱水、变性,使其体积缩小,相应的椎间隙变窄,以致于前、后纵韧带松弛;在前屈、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运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滑脱。
2.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期或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同时,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与弹性减弱而发生腰椎滑脱,故更年期以后的妇女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