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关节性疾病,是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相互作用,使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原本正常进行的合成与降解失去平衡的结果。据调查显示,骨关节炎的最终致残率高达53%,是导致国内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骨关节炎的最终病理发展为关节软骨损伤,因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是阻止这一过程的进展,使受损软骨细胞及时得到修复。人体内有不少细胞具有软骨分化能力,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证明具有较强的软骨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的潜能,还具有明显的可塑性,且获取简便,易于体外培养、扩增。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体外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体内可迁移到损伤处,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软骨细胞的作用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就是通过共同培养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促进退变软骨细胞的恢复和新生软骨细胞的生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于成熟软骨细胞形成的微环境、分泌的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另一方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又促进了细胞增殖和合成基质,以此来防治体外软骨细胞去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治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骨关节炎从多方面与骨缺损处的增殖有关,同时伴随骨量及骨矿物质密度的改变,病理表现为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局灶软骨下骨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软骨细胞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治骨关节炎,不仅能在结构上影响组织修复,同时可以进行有效的免疫修饰及抗炎[1]。
总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在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损伤修复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