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是急需复位的急诊常见病,脱位时间越长血管坏死的风险越大。文献记载中有多种复位方法,而Allis技术是骨科医生最常用的一种,此技术需要多名助手辅助,且在复位过程中医师有摔倒的风险。
我们以一名在急诊采用新技术成功复位的全髋关节脱位的患者为例进行说明,此新技术的应用在复位过程中对患者和医师均大有裨益。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83岁,因于冰面上滑倒就诊,主诉右髋关节疼痛,无法行走,无麻木、感觉异常及其他部位疼痛。初步检查正常,进一步进行骨骼检查发现右下肢短缩、内旋,神经血管功能完整。病史包括14年前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0年前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并合并多种并发症。盆骨、右侧股骨影像平片显示髋关节脱位,其他结构无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3年里患者髋关节脱位3次,且经Allis技术无法直接复位,需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结合病史,我们选择了此项新技术来进行复位。
操作技巧
应用镇静药物后患者半侧卧于豆袋上,此姿势使患者于盆骨水平侧卧位,肩部以15-30度平卧,以确保气道通畅。豆袋最远端位于髂前上棘之上,也可将之置于髂前上棘水平,确保豆袋不高于耻骨联合以保证患肢能完成屈曲等动作。体位准确后排出豆袋内气体并用皮带固定患者位置,以防复位过程中移位。若无豆袋或皮带,可用绑带绑于患者髂前上棘之上,并用枕头代替豆袋。若使用绑带则需一名助手在复位过程中做牵引对抗。定位后屈曲髋关节90度,内旋45度,内收30-40度,缓慢轻柔的将患肢牵引至膝关节屈曲90度位置。
与Allis技术相似,在复位过程中一些在内旋、外旋、内收上的变异可有助于复位的进行。一旦复位髋部和膝部就会延伸外展需用枕头固定患肢。将患者转至仰卧位,拍摄骨盆前后位和髋部横断面以确认复位完成。若复位不完全,则需当场透视骨盆前后位,此平片可在患者半侧卧位时进行拍摄。确认复位后,待患者苏醒再进行神经血管检查。
讨论
患者复位成功且无神经血管损伤,需谨慎承重并定期复查。在复位过程中,很少有技巧关注医师体位,摩根船长体位是新兴技巧,它虽然能改善医师体位,但与此同时增加了患者膝关节压力,可造成多发性膝关节损伤。2015年的火箭发射体位与Allis技术中DeToe相似,此体位减少了医师意外摔倒的风险,但它限制了复位时可能作出的内收和旋转动作。
Allis技术是将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通常结合内收、内旋和外旋等动作,使股骨头与髋臼分离。我们如今采用的技术遵循此原理,但患者处于半侧卧位更有利于复位进行(图2)。首先,利用重力进行复位,此体位能减少脱位后的拉力,避免脱位后骨折的风险;其次,若有豆袋,此姿势降低在复位过程中对助手固定患者的依赖性;第三,与前文所述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使患者半侧卧位,有助于保证气道通畅;最后,医师的体位也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