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症状 > 腰部疾病的不同症状及分类

腰部疾病的不同症状及分类

2017-04-09 来源:大恒疼痛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马尾综合症:有些严重的或特别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受损的表现。

  腰椎间盘疾病一般来说就是:突出、脱出、游离。三种类型,主要讲突出。后两者建议去医院进行手术等治疗,一般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

  急性腰扭伤

  (1)多有搬运重物、腰部突然旋转、突然失足踏空等扭伤史,甚至剧烈的咳嗽打喷嚏也会引起腰扭伤。

  (2)扭伤后即有腰痛,也可过1~2天后再发作;腰痛程度有轻有重,轻者仅有腰痛,而腰部活动、站起坐下、行走尚可;重者疼痛如刀割样或撕裂样,呼吸等轻微动作也会使疼痛加剧,腰部活动明显受限,甚至不能直腰站立。

  (3)少部分患者可有放射痛,但多在臀部、大腿后侧或根部前内侧,不会超过膝部。

  (4)虽然疼痛剧烈,但均比较局限,患者常可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局部肌肉可有明显的痉挛,典型者用手触之如粗条状。

  2.腰肌劳损

  (1)大多无明显急性外伤史,往往慢性发病,但既往可有重体力劳动史、长期弯腰工作史或腰扭伤史。

  (2)腰部酸痛或胀痛,症状时轻时重,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需经常变换姿势,睡觉时喜用小枕垫于腰部而觉舒服。

  3.腰推管症狭窄  

        (1)间歇性跛行:这是指当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腰痛不适,下肢酸胀、疼痛、无力、麻木等,而当患者下蹲或平卧一些时间后,疼痛会逐渐甚至完全消失,而再行走后又会重复上述情况,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而这部分病人在骑自行车时可没有或仅有很轻的症状。

  (2)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类似,但程度可稍轻,另外腹内压增高对症状的加重不是很明显。

  (3)病人述说的症状很多,而医生临床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很少,这种矛盾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一大特点。

  4.腰椎骨质增生症

  (1)腰痛不是很明显,以酸胀、僵硬感为主,并喜欢捶腰,捶后自觉舒服。

  (2)腰部症状以早上起床时明显,而活动后减轻,到傍晚时分又会加重;过度劳累、坐姿不良、坐位过久、睡沙发软床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以减轻。

  (3)一般没有下肢放射痛,医生检查腰椎叩痛时,病人多称叩击后舒适。

  5.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腿痛:以持续性腰部钝痛多见,大多先出现腰痛,过一段时间后即出现腿痛,也可两者同时并见;平卧位减轻,端坐、站立或向前弯腰则加剧;腹内压增高时症状加重,如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甚至大笑、大叫、大哭的时候也会加重疼痛,最严重者只能弯腰、屈髓屈膝,像虾一样趴在床上才能稍微缓解疼痛;腿痛主要是指放射痛,一侧或两侧都可有,一般起始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至足底或足背外侧或脚趾;疼痛性质多为“吊筋感”、麻痛、胀痛、烧灼痛等。

  (2)间歇性跛行:这是指当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腰痛不适,下肢放射痛程度加剧,而当患者下蹲或平卧一些时间后,疼痛会逐渐甚至完全消失,而再行走后又会出现类似情况,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这个现象在腰椎管狭窄症中表现更为突出。

  (3)股体麻木:患病时间较长后,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足背外侧、足跟、足底,可与腰痛并见,少部分可仅有麻木而没有腰痛。

  (4)肌肉瘫痪:病程长后会出现肌肉瘫痪,表现为自觉大腿或小腿变细,下股无力,某些动作不能完成,如脚趾、脚背不能翘起,严重者足下垂,行走拖步。

  (5)马尾综合症:有些严重的或特别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受损的表现。

  (6)下肢发凉:有少部分病人会出现小腿、足或整个下肢发凉、怕冷,两下肢对冷热的感觉有异常,如冬天洗脚时,一只脚觉得冷,而另一只脚觉得热。

  6.日常居家家庭治疗

  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腰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据调查,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疗时多关注国内常用的一些医疗器械,比如,腰痛治疗带、固定带等等,都属于国内多功能治疗的常用方法。

  腰椎间盘保健操

  坐势:

  ①仰头同时双臂上举。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重复8~12次。

  ②上体正直,两肩后耸,同时挺胸仰头,用力使两侧肩胛骨靠近,重复8~12次。

  ③双手叉腰,以腰为轴,向左、右转体,左右交替8~12次。

  ④双手扶膝,先伸直右腿,还原,再伸直左腿,还原。左右交替8~12次。

  卧姿:

  ①仰卧,腿伸直,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屈髋屈膝,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然后向斜上方进行蹬踏,并使足尽量跖屈,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②仰卧,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做直腿抬举动作,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③俯卧,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

  ④俯卧,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上身躯体与两腿同时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

  立姿:

  ①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后伸,双手在体后交叉握住,然后仰头挺胸,同时双手向下压,重复8~12次。

  ②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向左、向右交替转体,重复8~12次。

  ③直立,双手叉腰,然后左、右腿交替上抬,原地踏步8~12次。

  ④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扭转上体,带动双臂左右摆动,全身放松。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

  选择正规有效、没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关键,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为风寒湿邪所致,孝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淤为目的,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从根本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7.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卧床休息: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的一种十分简单,但又较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卧床休息的作用是减轻脊柱压力,使压迫神经根突出物慢慢回复,对症状较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求完全充分卧床休息,床铺最好是硬板床。

  ⑵、牵引疗法: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常用疗法之一。牵引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减压措施,通过物理形式拉伸脊椎,达到减压缓解疼痛的目的,牵引疗法历史悠久,作用明显。

  ⑶、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腰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之一。

  ⑷、封闭疗法:由于它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注射治疗方法。它包括痛点局部封闭、椎间孔神经根封闭穴位封闭等方法。可以在一定时间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⑸、骶管注射疗法(骶疗)近些年来,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经骶裂孔向骶管注射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不同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患者有明显的减缓疼痛,恢复腰功能的效果。已被各级医院疼痛门诊广泛应用于临床。

  ⑹、骶椎管液体疗法:是采用大剂量液体滴入或注入椎管腔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叫“骶椎管液体冲击疗法”。它是利用骶椎管解剖特征,注入一定量液体,并扩散其压力,迫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此法快速有效疗效肯定安全且副作用小,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一种保守疗法。但因其方法操作较复杂,一般需专职的麻醉疼痛医生治疗。

  ⑺、腰围支持带: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目的是制动,可使受损的腰椎间盘获得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中西药物疗效一般,可以作为一种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⑻、其他如物理疗法、针灸、手法复位、中医正骨、医疗体育锻炼等疗法。

  可以说,非手术疗法适合于大部分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即使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非手术疗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