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童“走路一脚高一脚低” 原是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摘要:诱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因素很多,其中也包含了遗传因素,如母亲在怀孕3~6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孕妈妈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
家住宿城区陈集镇的5岁男童小宇,从学步以来走路一直是“一脚高一脚低”,家人以为是学步迟,步行不正所致,没有留意,直到跛行明显加重时才到处求医。2月15日,经诊断,小宇患有先天性右
髋关节脱位。宿迁市
骨科医院张雪非教授提醒,孩子走路姿态异常,需警惕可能由髋关节脱位引起,应及早就医,莫使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终身遗憾。
1 家长疏忽 孩子跛行原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正在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宇,小宇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学步的时间比较晚,而且走得摇摇摆摆一脚高一脚低。“把两只脚放在一起比过,右脚比左脚长了几毫米。”王女士当时以为是学步迟的原因所致,便没放在心上。
直到小宇3岁上幼儿园,跟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闹时,不仅看出小宇跛行明显,而且右脚常常容易疲劳无力,无法奔跑,王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了解到,小宇曾到我市一家医院进行保守治疗。2月15日,小宇的母亲慕名来到宿迁市骨科医院就诊。医院骨科主任冯国新介绍,经专科检查,结果显示为“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2年余”。
冯国新说,因保守治疗方法无法奏效,根据小宇的实际情况,宿迁市骨科医生为小宇进行了切开复位截骨术。手术十分成功,经过观察,目前,小宇术后恢复良好,后期将针对小宇的恢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髋关节功能锻炼。
“之前求诊几家医院没能治愈时,我以为小宇会因为我的疏忽落下残疾。”王女士对手术的成功表示又惊又喜,同时对自己之前的大意而未能让孩子及时治疗感到后悔。
2专家支招 家庭检查髋关节脱位的方法
针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的预防及治疗,记者随后采访了宿迁市骨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教授张雪非,张院长表示,小儿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多见于女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治疗上应尽早,从出生到1岁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借此,张院长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步行较晚,且步态跛行或呈鸭行步态时,需警惕小儿髋关节脱位,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专项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终身造成遗憾。
“诱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因素很多,其中也包含了
遗传因素,如母亲在怀孕3~6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
孕妈妈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关节未正常
发育,就出现了脱位。”张院长说。
采访中,张院长就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前期自我检查,向广大家长支招。有一个简单的检查方法:临床症状依年龄差异而不同,新生儿表现为腹股沟及臀部褶纹不对称,患侧下肢缩短。家长可以自行检查,先使新生儿平卧、各屈膝屈髋90°、双足可平放床上;双踝靠拢,如双膝高低不平,即因引起重视。
张院长指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根据年龄的大小确定,年龄越小治疗方法简单且疗效越好。患儿在一岁以内明确诊断,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佩戴支具、牵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等,常可获得成功,少有后遗症。3岁以上患儿常需采用手术治疗,但疗效欠佳,往往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