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也腰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摘要:当老年人发生压缩骨折时,多数人会感觉到广泛性的腰背痛,有时会有持续的钝痛,有时会伴有腿痛,或因为缺钙,伴有抽筋。一些严重的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甚至完全无法走路,最严重可能会导致瘫痪。
67岁的黄婆婆下楼梯走到一半,突然听到自己的骨头“咔哒”一声响,同时感到背部有些疼痛,她心想又没有摔跤应该不碍事,依然忍痛去买菜。结果第二天她感觉腰疼愈发厉害,连走路都走不了。在家人的劝说下,黄婆婆最终到医院拍了片子并被诊断为压缩骨折。黄婆婆觉得非常惊讶,只是下个楼梯也会骨折吗?
其实像黄婆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没有明显受伤的情况下,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依然有可能因为一些轻微的外力而出现
压缩性骨折,有的老太太甚至因为晒被子时一个伸臂动作,或是仅仅从公共汽车上下车,也会导致压缩骨折,腰疼得睡不觉。
当老年人发生压缩骨折时,多数人会感觉到广泛性的腰
背痛,有时会有持续的钝痛,有时会伴有腿痛,或因为缺钙,伴有抽筋。一些严重的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甚至完全无法走路,最严重可能会导致瘫痪。
绝经期后,女性发病率可达40%
在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大多数都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而易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亿人面临骨质疏松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把21世纪的头十年定为“预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的10年”,也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我国绝经期后的女性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可达30%~40%,远远高于男性年轻时生活比较困难,“骨头基础”打得不是很好,是目前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骨头打基础,30岁左右是关键
人的一生中通常在30岁左右骨头最为
强壮,骨量达到顶点,即骨峰值。“那时候骨皮质最厚、骨量最高、骨小梁最多,摔倒不容易骨折。从35-40岁之后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绝经期之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身体保留骨钙的能力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后,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如果年轻时基础打得好,使自己的骨峰值增高,那么到老年一般就不会得严重的骨质疏松,”年轻人从20多岁开始就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均衡的营养,“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海产品、豆类和蛋类等。”此外,适当晒太阳也很重要,因为维生素D需要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变成能够促进钙吸收的有活性的维生素D3。
女性绝经期前后注意“补钙+晒太阳”
对于50岁左右、处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应适当补补钙,“健康人每天对钙的需求量约为800~1500毫克,而老年人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一般只有600~1000毫克,还缺几百毫克,因此需要在补一些钙。”
老年人补钙的同时也补充一些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老年人也应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变成活性的维生素D3”。
积极治疗 避免椎体进一步受损
在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压缩骨折,老年人应当及时进行积极地治疗
“一旦发生压缩骨折,老年人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椎体进一步损伤,并及时到医院拍片子,”老年压缩骨折一开始往往只有一个椎体受伤,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多个椎体受到压缩,甚至最终发展为驼背,“当老年人的胸部、腹部长期受压时,不仅会影响肺功能,还会引起食欲减退,如果走不了路、长期卧床,不仅会进一步造成骨量丢失,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突成形术是目前压缩骨折的新的微创方法。此外,激素替代疗法是除补钙之外的另一种
药物疗法。这种疗法一般需要同时补充雌激素和
孕激素,但有研究发现这种做法有增加女性生殖腺肿瘤和乳腺肿瘤的风险,因此,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乳腺、子宫和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