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症状 > 抽筋、跛行 警惕下肢动脉硬化

抽筋、跛行 警惕下肢动脉硬化

2016-05-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放射性疼痛,与腰痛常常一起出现。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疼痛主要表现在小腿痛,是远端动脉闭塞缺血引起的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动脉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

  赵阿姨今年58岁。从去年6月份起她发现右腿一直有腿脚抽筋现象,于是她开始自行补钙,平常还常常出去晒太阳。但是补了这么长时间的钙,抽筋还是时常发生,近两个月走路稍微时间一长右腿就疼痛,走不动路了,一定要休息一会儿才能走。赵阿姨认为是自己走路走多了,腿脚酸痛而已。近期赵阿姨越发觉得右腿疼痛厉害了,不走路的时候都有疼痛感。

  像赵阿姨这样的情况,不少中老年人都有,他们都认为是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很正常。而且腿脚疼痛后,多数人都会跑到骨科去看病,认为是骨头、肌肉有问题。而血管外科的医生就赵阿姨这样的情况会告诉您:一定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但是多数老百姓对其并不了解,对其早期症状表现更是容易忽略,往往下肢出现严重的疼痛、皮肤变黑等问题的时候才去就医,又由于对于疾病没有足够认识,还经常跑错科室看错病以至于耽误治疗。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动脉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因血供不足而导致的包括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运动后甚至休息时的酸痛等一系列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坏的后果是下肢由于严重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最终只能截肢。因此要尽早发现此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症状

  1、间歇性跛行。即走路时,稍微走一会儿就感到小腿肚酸痛,休息半分钟或一分钟,然后又可以走路了。这是因为休息后血流又充足了,缺血情况得以改善。患病早期病人可能步行两公里,但随着病情加重,持续行走的路程会越来越短,甚至于夜间卧床休息的时候都会疼痛。

  2、抽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抽筋主要是在活动的时候发生,如走路的时候突然发生。而在静态下不会抽筋。与缺钙引起的抽筋有不同之处,后者的抽筋在静态下也会发生。

  3、冷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往往是发生于一条腿上,因此患者能感到两条腿的温度有明显不一样。一条腿温度正常,而另一条腿则可以是冰凉的。一只脚能摸到脉搏跳动,而另一只脚则摸不到。

  临床上发现,很多病人把这些早期症状都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其中误诊也不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到骨科就诊,去做个腰椎CT、核磁共振都会发现有点腰椎间盘突出。而腰椎间盘突出亦会引起腿疼,容易混淆。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放射性疼痛,与腰痛常常一起出现。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疼痛主要表现在小腿痛,是远端动脉闭塞缺血引起的疼痛。如果在髂动脉闭塞了,那就会引起大腿痛,使整条腿都无力,酸痛麻木。以腿脚疼痛为症状就诊的病人中,不少人是跑到推拿科、骨科、理疗科、针灸科治了一大圈还没好,最后再跑到血管外科才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