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都听过肩关节脱位这种疾病,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听说过下巴关节脱位,可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发生的几率也非常的高,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要对这种情况进行重视,那么我们今天就请专家来介绍一下,对于下巴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吧。
急救措施
1、当下巴脱位后,不要着急。复位人可将家庭中常用的方凳放倒,请掉下巴者靠墙而坐,头贴着墙,这样下巴就能低于复位人的肘关节,复位时好使劲。
2、复位人的双手拇指用手绢裹上,伸进脱位者的嘴里,放在两边后牙的咬合面上,其余的四个手指放在嘴外边的下颌骨的下缘。
3、复位之前,先转移掉下巴者的注意力,然后用力压下颌向下,同时将颏部向上端,这样使下颌骨的髁状突呈弧状转动到结节的下面,只要再轻轻向后推动一下,就能使髁状突滑到原来的关节腔里面。这时,复位人的双手拇指迅速滑到后牙的外边,避免咬伤。
4、复位后,最好使用绷带将下巴托住,几天内不要张大嘴,防止形成习惯性脱位。
很多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远离疾病,但是有些疾病却时时刻刻的都在跟随着我们。我们要想健康的成长,就要谨防一些疾病的发生,我们相信很多的人都听说过关节脱位,对于寰枢关节脱位我们大家了解了多少呢?过早抱孩子可能会出现寰枢关节脱位。
婴儿出生后半年内,由于颈部肌肉韧带发育不全,难以支撑头颈重量。80%的胎儿的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在出生时是处于半脱位状态的所以大人抱起时稍有不慎,即可造成婴儿头颈过伸过屈。
婴儿出生后半年内要多仰卧,不提倡早抱。女性第一次当母亲,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婴儿一哭就过早地抱起。而且婴儿对母亲有天生的亲近欲望,希望早抱,不愿躺着。这就大大增加了婴儿颈椎损伤的几率。
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婴儿已坐在婴儿车里低头睡着了,大人还继续推着车走,这是造成婴幼儿颈椎损伤的又一常见因素。幼儿站起后,从手推车上头朝下摔伤头颈的事也不罕见。
幼儿会爬、会走时,从床上掉下是颈椎损伤的一种突发因素。由于幼儿掉下床时多是头着地,实际上颈椎外伤远比脑外伤多。脑有坚硬的颅骨保护,而幼儿头着地时往往会有颈椎扭伤,形成颈椎间接暴力冲击压缩伤。
家庭预防婴幼儿颈椎受伤对策:
要过早抱起新生儿。婴儿出生后要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新生儿一般需要平躺3~4个月,甚至7~8个月。这对已有的产伤是最好的治疗,对无产伤者也有预防作用。
抱婴幼儿时大人要用一只手托住其颈部,防止婴幼儿头颈过伸或过屈。
婴幼儿坐推车时如果睡着了,必须立即让其平卧。
婴幼儿床边要设有足够高的护栏,以防跌下。
婴幼儿在刚刚学会爬行过去走路的时候,都非常容易出现颈椎受伤的情况,所以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前对这种情况进行预防,防止婴幼儿的颈部过伸或过屈,尽量让孩子在睡觉时平卧,避免孩子边落下床,以便能够保证宝宝的颈椎健康,预防各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