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孩子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腹泻,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是“小儿四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每当妈妈们看着孩子又吐又拉,总是洗不完的尿布,红彤彤的小屁股,心疼不已,但是束手无策。夏天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那秋季腹泻妈妈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小儿腹泻的原因
小儿腹泻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杀菌能力差,致使病菌很容易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其次,小儿脾胃虚弱,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婴幼儿在添加辅食时,辅食花样、种类繁多,小儿胃肠道不能很好地适应,致小儿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下降、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四大认识误区
1.大便次数多就是腹泻。腹泻是比宝宝平时排便次数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除此,还需根据宝宝大便性状来辨别,腹泻时宝宝不仅大便次数增多,所排大便多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并伴有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2.腹泻一定要吃抗生素。大家都知道当机体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时才使用抗生素,殊不知小儿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只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这时只要查一下大便就可以了,如果有细菌感染,就可以加用抗生素。
3.腹泻就要马上止泻。腹泻就是因为有外在邪气入侵,倘若邪气尚未清除就止泻,岂不就是闭门留寇,邪无出路,腹泻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4.腹泻就要补。腹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就是宝宝一次吃得过饱,脾胃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这时如果补的话,只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是宝宝脾胃虚弱,虚则补,但补也要注意方法得当。
辨证治疗
1.湿热泻。可见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排便急迫,量多次频,或见少许黏液,食欲下降,或伴呕吐、恶心,精神欠佳,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珠芽蓼止泻颗粒,或采用食疗法:
橘皮12g、荷叶9克、扁豆衣9克、大枣5枚,加水500ml煎汤,酌加红糖,少量频服。
2.风寒泻。可见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肠鸣腹痛,或伴有怕冷发热,鼻流清涕等症状。可选用藿香正气液,或采用食疗法:取生姜、陈茶叶各9克,水煎服,连服数次。
3.伤食泻。可见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胀,据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加味保和丸、小儿健胃消食片,或采用食疗法:山楂、麦芽各15g,;白萝卜籽6g,水煎服,少量频服。
4.脾虚泻。可见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饮食后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等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或采用食疗法:取大米适量,炒至焦黄,加水煮粥,频服。或选用山药薏米粥。
5.久泻。可见泻下过度,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啼哭无泪,小便减少等症状。此时可在补液的基础上,适当选用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颗粒,或加用食疗法:取桂圆、大枣各10枚,生地、山药各15g,加水煮汤,每天1次。
简单外治法
艾灸
在宝宝的肚脐周围进行艾灸。点燃艾条之后,先将左手的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宝宝肚脐的两侧,然后将艾条悬置于宝宝的肚脐上方,距离以妈妈手指感觉不烫手为度(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一般灸10-20分钟左右,当然也需视宝宝的配合程度而定。
小儿推拿
第一篇:风寒泻
主要症状是:
便稀色淡、有泡沫、无臭味或者臭味较轻、肠鸣腹痛、口不渴、常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1:上推七节骨,30-50次
穴位: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做法: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下而上直推。
作用:温阳止泻。
2,两扇门,30-50次
穴位:二扇门位于手掌背部中指两侧凹陷处
3,揉一窝风,50次
做法: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用拇指指端按揉。
作用:行气通络、温中止痛,主治孩子腹痛、关节疼痛、伤风感冒、急慢惊风等。
4,顺逆交替摩腹,5-10遍
做法:以肚脐为中心先逆时针摩腹,再做顺时针摩腹。
5,拿肩井,10-20次
穴位: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
做法:用一手拇、食、中三指提拿该部位。
第二篇:伤食泻
主要症状是:
近期有伤食史,大便稀溏、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伴有恶心、呕吐、口臭、腹胀。
1,清大肠:30-50次
穴位: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做法:作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2,顺运内八卦:30-50次
穴位: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做法:从乾宫起自兑宫止,顺时针运,反复操作。
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3,掐揉四横纹:3-5遍
穴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1指间关节(中节)横纹处。
做法: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外侧缘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
适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滞胀。多用于防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4,退六腑:100-500次
穴位: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做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5,点揉足三里:30-50次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指处。
做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熏洗:
取银杏叶20g或银杏枝50g,加水3000ml,煮至沸腾后10分钟即可,先用药水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隔日一次,用2-3次。
中药外敷:
喜小儿穴位贴贴敷贴脐部,方法简单易操作,无毒副作用,易被接受,且效果可靠。
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肠道疾病和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肿瘤治疗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放化疗性肠炎;亦可促进创伤或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26清热利湿,行气。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肠炎、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8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59清热利湿,行气。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肠炎、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28羔羊胃提取物维B12颗粒: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上腹部不适、胀满、食欲不振等。也可用于婴儿吐奶和消化不良性腹泻。 蒙脱石散: 1.成年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2.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但本品不作解痉剂使用。
健客价: ¥158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如急、慢性腹泻等。
健客价: ¥25补气健脾,和胃生津。用于小儿腹泻呕吐,口渴,消化不良,消瘦倦怠。
健客价: ¥14.成年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但本品不作解痉剂使用。
健客价: ¥23止泻作用
健客价: ¥10健脾和胃,生津止泻。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胀腹痛、纳减、呕吐、口干、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健客价: ¥21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23.5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健客价: ¥24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食积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18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健客价: ¥9.5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肠道疾病和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肿瘤治疗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放化疗性肠炎;亦可促进创伤或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健客价: ¥42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7.5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腹泻症状。
健客价: ¥43用于1月以上婴儿和儿童的急性腹泻,必要时与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联合使用。
健客价: ¥181.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中老年人;2.抵抗力差,肠道功能弱的人士;3.营养吸收不佳者;4.皮肤暗黄多斑者;5.便秘腹泻者。
健客价: ¥298成年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健客价: ¥9.5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肠道疾病和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肿瘤治疗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放化疗性肠炎;亦可促进创伤或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改善肠内菌群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症及肠炎。
健客价: ¥308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健客价: ¥5.5用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大部切除后所致的上腹部不适、胀满、食欲不振等。对儿童偏食、厌食症,婴儿吐奶和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良好效果。
健客价: ¥59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燥盗汗,遗尿夜啼。
健客价: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