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新生儿黄疸:千万别让想当然害了宝宝

新生儿黄疸:千万别让想当然害了宝宝

2019-08-14 来源:小满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黄疸可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它往往始发于面部,可扩散至胸部、腹部和双上肢。它最后可扩散至双下肢。一般来说,越往下、往肢端进展,提示黄疸越严重。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黄疸在新生儿中很常见,可发生于婴儿出生后数日内。当婴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较高时,即可发生黄疸。

黄疸可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它往往始发于面部,可扩散至胸部、腹部和双上肢。它最后可扩散至双下肢。一般来说,越往下、往肢端进展,提示黄疸越严重。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黄疸?

方法:用一根手指按压孩子的鼻子或前额,然后抬起手指。如果被按压处的皮肤呈黄色,则孩子患有黄疸。建议在白天、充足自然光线下观察。

黄疸有什么危害?对宝宝损伤大吗?

检查婴儿是否有黄疸非常重要,因为胆红素水平较高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脑损伤。黄疸除了外观上的改变,对新生儿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层面:

1.原发疾病:如溶血、感染、胆汁淤积等,这些都需要治疗;

2.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对宝宝造成的最大损害,必须积极预防治疗。

新生儿常见的溶血高危因素有哪些?

ABO溶血症(母血型O、父血型非O),占我国新生儿溶血的95%以上;

Rh溶血症(母Rh血型阴性);

G6PD缺乏(有「蚕豆病」家族史,籍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较常见)。

蚕豆病与黄疸有关系吗?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症,多发生于男性,高发于儿童,一般有家族史。医院分娩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后会常规采足底血筛查此病。

此类患儿容易发生溶血而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而且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处理胆红素能力较低,故容易发生黄疸。

大多数G6PD缺乏症患者并不总是存在溶血,只有被某种因素诱发后才会发作溶血,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氧化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制剂(如:樟脑丸、苯胺染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摄入蚕豆(和苦瓜)。

哪些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

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后1周内,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

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部分患儿黄疸可持续2~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并可以除外其他常见原因引起的黄疸。

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如何处理?

主要是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给予及时的干预。

判断新生儿是否摄入充足奶量的简单方法:

每天尿湿6张或更多的尿布;

大便从深绿色变成黄色;

喂食后似乎比较开心。

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也就是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宝宝黄疸的病因后才能确诊。当宝宝出现黄疸,首先应该是医院就医,由医生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母乳停还是不停?要看血清胆红素值决定。根据中华医学会2014年10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血清胆红素<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还要适当增加喂养次数;

血清胆红素>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国外指南并没此规定)

血清胆红素>20mg/dl时则加用光疗。

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目标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诸如服用茵栀黄制剂、喝葡萄糖水、民间偏方中草药、直接晒太阳等都是不建议的退黄方法,益生菌一般也帮助不大。

出生后尽早开奶:提高宝宝母乳的摄入量,以促进孩子胎便的排出

随母出院后及时监测:宝宝胆红素数值达到一定数值需要及时干预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原则是:

尽早开奶,多吃多拉,及时监测;

必要时蓝光治疗;

存在病理因素,针对病因处理。

新生儿随母出院回家后,多久需要去医院测黄疸?

我国目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48至72h出院,剖宫产在96至120h出院。

宝宝生后第4天开始:如果胆红素>12mg/dl时,建议每天监测胆红素值,看是否达到光疗标准;

如果胆红素<12mg/dl时,建议3-5天监测一次,持续关注至黄疸消退。同时,需要关注孩子的大便颜色。如果大便颜色很浅,呈淡黄色或灰白色,需要尽快就诊排除肝脏疾病。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请联系医护人员:

1.黄疸在加重;

2.出现重度黄疸的症状:重度黄疸患儿可出现膝部以下的小腿皮肤呈橘黄色或黄色,还可能有如下表现:难以醒来(嗜睡)、哭声尖锐(尖叫)、不开心和持续哭泣(烦躁、激惹)、保持身体弯曲或颈部后倾(肌张力增高)。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何区分,以及治疗的区别

关于「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个沿用多年的概念,其临床意义已经不断遭到质疑,临床上不断有在生理性黄疸所规定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下而发生了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例发生。

因此,应该依据患儿胎龄、日龄及影响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来评估患儿风险,以边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儿及时发现,尽早干预,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简单说就是,不要纠结是否生理性黄疸,会误事;如果黄疸宝宝胆红素值已经达到干预标准,就给予及时的干预。

新生儿黄疸达到什么数值需要光疗?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应该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窒息、显著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

黄疸新生儿能打疫苗吗?

根据2014年10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2019年2月《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一:婴儿黄疸与预防接种》: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医生评估)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但是目前多数社区疫苗接种点对孩子胆红素值有要求,建议与接种人员理性沟通。

病理性黄疸患儿需及时查明病因,暂缓接种其他疫苗,建议前往专科门诊就诊。一般建议待黄疸消退后再行预防接种,推迟接种并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