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数(RBC)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小儿贫血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4度(见表1)。
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大细胞贫血、正细胞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四类;根据疾病发生原因,可将贫血分为生成不足性(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溶血性(如蚕豆病、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和失血性贫血3类[1]。儿童贫血发病率高,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2.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重度、极重度贫血患儿由于血红蛋白不足,携氧能力下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高。一些研究证实,轻、中度贫血患儿接种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和安全性与正常儿童无异[2]。Cimaz等[3]选择4~41岁57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其中32例接受过脾切除术,53例定期输注浓缩红细胞制剂。所有患儿均同时接种1剂Hib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结果显示,接种后2个月所有患儿的抗-HibPRP滴度均>1μg/mL,仅2例患儿有轻微不良反应。由于贫血患儿目前尚无统一的预防接种指南可参考,疫苗说明书也未明确。所以应在综合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和疫苗可预防疾病患病风险下,考虑给予接种疫苗以预防相应感染。
3.接种建议
本接种建议仅针对生成不足性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溶血性贫血中的蚕豆病和地中海贫血。根据患病类型采取不同的预防接种策略,达成以下专家共识。
3.1生成不足性贫血
3.1.1缺铁性贫血
3.1.1.1可以接种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不伴有其他症状者。
3.1.1.2暂缓接种重度缺铁性贫血和(或)伴有肝脾肿大、心功能异常、合并感染等患儿。
3.1.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儿,接种建议参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九——免疫抑制剂与预防接种》。并需经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3.2溶血性贫血
3.2.1常见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地中海贫血。
3.2.1.1可以接种轻、中度贫血且无急性溶血表现的患儿。
3.2.1.2暂缓接种重度、极重度贫血或有急性溶血表现的患儿。
3.2.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参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五——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预防接种》[4]。
3.3失血性贫血暂缓接种。原发病恢复后或失血病因纠正后,并需经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