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孩子吃完药吐了 是否补喂只需看这一点!

孩子吃完药吐了 是否补喂只需看这一点!

2019-06-10 来源:熊猫儿童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这里说的强行喂药,包括但不限于: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也包括:在孩子哭闹、挣扎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将药喂进嘴里。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造成窒息。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喂药这件事儿会让很多父母头疼。前一秒刚喂进去的药,下一秒就被吐完了,或是直接拒绝。

今天,熊猫君给大家讲讲,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喂给孩子的药吐了该如何补服等内容。

孩子吐药,补喂吧,担心药物过量;不不补喂,又担心没有药效。

其实这个处理起来很简单,喂还是不喂,看一个数字就好:

15分钟

如果是喂药后15分钟以内呕吐:基本药物还没来得及吸收,如果呕吐量大,可以考虑重新按照全部剂量补充服用。

如果是15分钟到1个小时内呕吐:要根据呕吐物的多少和药物性状来确定需要补服的药量,具体的还需要咨询医生。

如果是1个小时以上呕吐:基本上不用考虑补服的事儿了,因为大多数的药物已经被溶解并吸收了。

孩子会吐药,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愿意吃,或是药物气味难喝,而引起的呕吐。

因此,父母应尽量把服药时间安排在饭后1小时之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呕吐。

喂药前的准备选择

核对药名、剂量

喂药前,要仔细查阅医生的处方、药物说明书,确认医嘱的用药时间、用药间隔、用药量以及用药的方法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喂药。

孩子生病时,家长往往都非常焦虑、疲惫,但无论如何,这一步都不能省。

按要求服药

目前儿童药物多以液体或者颗粒制剂为主,此外还有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剂。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药物,家长尽量选择液剂或粉剂,避免选择片剂、硬壳胶囊等不易下咽或易呛噎的药物。

不同剂型药品的使用方式不同:

泡腾型颗粒冲剂应该用温开水溶解后再服用,不能直接“干吃”;

混悬型颗粒冲剂,应该把其中一些不溶解的混悬物一并服用;

胶囊(硬壳):整颗温水送服,不能掰开胶囊。之前熊猫君也发过相关的文章?为什么不能碾碎喂药

如何让孩子愉快服药

不同孩子,不同的技巧。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

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不要平躺,上半身抬起一些或采用坐姿。

(1)注射型针筒喂药器

造型、原理和打针的注射器差不多,把药直接推到舌根处,还能防呛。

(2)推进式细管

将管口放在口腔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孩子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或把药直接滴到舌根处。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

先做好动员工作。比如,家长可以说:

“宝贝是不是很难受?那爸爸妈妈喂你吃点药,帮你治好病就不难受了。”

“病好了才能有力气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和游戏呀。”

对于比较配合的孩子,喂完药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漱口,也可以吃一块糖解除口腔中的异味。

最后,别忘了告诉孩子今天吃药表现得非常棒!通过鼓励将孩子这个好的行为巩固下来。

不合作的孩子

第一步:大人抱着孩子,可以采取半坐位。

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大人另一个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

第二步:另一个家长用长把饭勺或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舌头的中部,用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粘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

压舌板或者饭勺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几口清水。

与此同时,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将孩子的进步的行为巩固下来,直到能够自己主动去吃药。

强行喂药有危险

这里说的强行喂药,包括但不限于: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

也包括:在孩子哭闹、挣扎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将药喂进嘴里。

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造成窒息。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那么,喂药时,该不该在药里混合奶水或果汁呢?其实是个小有争议的话题。

简单说,就是有的可以混,有的不能混(会影响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比如:“口服补液盐Ⅲ”,如果和牛奶混合,牛奶里的钙、镁等矿物质可能影响补液效果,甚至会加重腹泻。

因此,建议家长在医生开药时,除了确认服药时间、间隔、剂量外,也一并征求医生是否能和其他食物混合后喂药。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在喂孩子药这件事上,能够帮到各位家长点什么。

其实,最安全、最合理的喂药方式就是“哄”。

与其用骗和吓唬,不如诚实、平等的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吃药,才是最好、最有效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