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 要阻止吗?

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 要阻止吗?

2019-06-06 来源:儿科医生雨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爸爸妈妈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和宝宝一起互动、做游戏,尽量满足宝宝被爱的需求,宝宝开心、满足、有安全感,自然就减少啃咬的行为。

昨天,我们的宝妈交流群里聊得好欢乐,一大波亲妈纷纷吐槽自家宝贝乱抓、乱咬,逮到什么啃什么的奇葩行为,大有一副“上咬天,下咬地,中间咬空气”的架势。

宝妈A:“我家宝宝现在不到一岁,已经给我咬坏了两个充电器的头,有次我忘了收起来,只是去了趟厕所,回来就已经被咬坏了。”

宝妈B:“我女儿喜欢吃纸,我经常从她嘴巴里抠出纸来,有时候稍微不注意,她就塞得满嘴巴都是。”

宝妈C:“都是一样的呀,我们家熊孩子也是不管什么东西都放嘴里咬。有时候喂奶的时候咬乳头,有时候吃自己的手,有时候在地上爬,捡到米粒、饼干渣,甚至烟头,都直接往嘴里放。”

妈妈们看到这里,有没有想起许多似曾相识的画面来?

宝宝什么都往嘴里塞,玩具、自己的手或脚、衣服、鞋子、甚至是地上的垃圾......真是有什么就咬什么,遇到什么就啃什么,让老母亲也是十分头疼,毕竟看着真的很不卫生啊!

还有些宝妈认为宝宝这种乱咬乱啃的行为不仅不卫生,还是个坏习惯,于是除了想方设法地把小手、脚丫、玩具等从宝宝的嘴里揪出来,还可能会用言语斥责宝宝或打宝宝的手。

其实,宝宝的这些啃咬行为是进入“口欲期”的正常表现,爸爸妈妈要做的不是盲目地制止,而是有意识地引导。

壹丨什么是口欲期?

1岁以内的婴幼儿,完全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必须依靠别人的照顾才能活下去。

这时候的他们与外界的连接就是口腔。

口腔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他连接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最自然通道,他们通过口腔首先认识自身、进而认识这个世界。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在这个时期宝宝们的吃手、吸奶、啃咬东西等来自口腔的欲望不能被满足造成所谓的“口欲期”固结,是会影响他的一生的。

贰丨口欲期对宝宝的影响?

1、宝宝咬东西的行为看上去很简单,但有助于发展宝宝的智力发育、认知能力、运动能力:

宝宝准确把东西放进嘴里,有助于发展精细动作,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让宝宝认识到手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把自己的身体和外界进行区分。

宝宝在饥饿、烦躁时通过啃咬东西获得极大满足和自我安慰,不必再缠着大人哭闹,也是迈向独立的一种表现。

2、口欲期对宝宝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病从口入,如果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有安全隐患的东西,容易使得宝宝受到伤害。

长期不当的吃手、咬东西,可能会导致牙齿咬合不齐,变形等。

叁丨如何顺利引导宝宝渡过口欲期?

宝宝口欲期有好处、也有坏处,爸爸妈妈不要粗暴去干涉或者阻止,否则会令口欲期滞后,我们应该有方法地引导:

做好防范措施

经常给宝宝洗手、玩具清洗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平时给宝宝提供的玩具应该是安全的,一些容易被吞咽的物品要收好,比如坚果、药丸、磁力珠之类的玩具等,以免误食。

给宝宝提供啃咬的物品

及时给宝宝提供可以啃咬的咬牙胶、手指饼干、水果条等,让宝宝自己拿着吃,满足宝宝啃咬东西的愿望。

宝宝有更好的替代物,就不会乱咬一些不该咬的东西了。

爸爸妈妈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宝宝爱吃手、吸吮手指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它可以让宝宝获得安慰、降低焦虑情绪,这说明孩子需要得到关爱。

爸爸妈妈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和宝宝一起互动、做游戏,尽量满足宝宝被爱的需求,宝宝开心、满足、有安全感,自然就减少啃咬的行为。

总之呢,宝宝爱咬东西与口欲期和口腔发育有极大关系,爸妈们不必惊慌,只要满足宝宝的小欲望就可以。

如果实在有什么是我们不希望他塞嘴里的,那就转移他的注意力吧!

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大概在1岁或1.5岁后,兴趣会逐渐发生转移,拿到就“吃”的行为会自行纠正。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