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新生儿脐疝知多少 本文详细解读

新生儿脐疝知多少 本文详细解读

2019-02-25 来源:桑大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小儿脐疝就是经脐环脱出的疝,俗称"气肚脐",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年龄在1~2岁以上小儿,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或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则应去医院进行疝气修补治疗效果甚好。

小儿脐疝就是经脐环脱出的疝,俗称"气肚脐",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婴幼儿脐疝多有自愈的可能,但容易复发,疝孔直径在2厘米以下小脐疝,可请医生采用胶布贴敷疗法治疗,年龄在1~2岁以上小儿,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或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则应去医院进行疝气修补治疗效果甚好。

为什么小儿会发生脐疝

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新生儿期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留有的这个缺孔在医学上称为'脐环',脐环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而脐部缺少脂肪组织,致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所以,当因哭闹、咳嗽、腹泻等腹腔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脏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一起由脐环向外突出形成了所谓的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因此这类小儿容易发生脐疝。

脐疝表现

脐疝就是在脐部可见向外突出的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直径很少超过4厘米,其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触之较坚实;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入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肿物还纳后,局部有松弛皮肤皱折,用手指触摸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即为典型的脐疝。

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除非创伤一般不会破裂。脐环直径的大小直接和以后脐疝是否可以闭合成正相关,而与脐疝肿物大小无关,所谓脐环就是当脐疝肿物还纳后,用食指轻轻向脐中心探入,即可触到腹壁上有一缺损即脐环,通常仅容示指尖通过(直径不足1厘米),如果脐环过大,则愈合的时间会偏晚;脐环较小,虽然有利于早痊愈闭合,但小疝环却增加了脐疝嵌顿的机会。

脐疝一般无不适,偶有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肠痉挛,只是少数可能发生疝气嵌顿,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变硬有触痛不能还纳,病儿腹痛、阵阵哭闹,呕吐,腹部X线片有肠梗阻征象。此时及早到医院就诊,以防被卡住的肠管发生绞窄性坏死。

宝宝脐疝怎么办

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疝环自己逐渐的萎缩,多则几年、少则几个月就可以闭合自愈,不需特殊处理。因为随着宝宝的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就会箱内挤压,脐环缺损会逐渐变小,如仍没有闭合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首先推荐胶布贴敷疗法的保守治疗,方法是用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进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并注意固定以防疝块突出,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操作中注意保护皮肤,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以上具体都是由医务人员实施操作。目前多数人主张不需任何治疗,等待其自愈。不主张以防局部破溃感染。

粘贴要要注意适度贴紧,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另一种治疗方法为"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

其次是手术治疗,其实仅仅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一般在2岁以后疝孔大仍未闭合者,如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应及时手术。

新生儿脐疝怎么护理

应注意尽量减少脐疝宝宝大哭大闹腹压增加的机会,家长注意观察脐疝是否可以还纳,在给宝宝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的部位,只要保持好皮肤不破损即可。

有些家长自己制作一个脐疝带,局部以硬币、纽扣或木片等硬物压迫肚脐,缠在宝宝的肚子上面,把凸起的包块压下去,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状况。但是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带子容易移位滑脱,勒着孩子会很不舒服,容易出现接触性皮肤炎,夏天容易出现痒疹,不建议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