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我们看见卖保险的人都要绕路走,生怕被忽悠,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不想浪费钱。(此处不推销保险)婚后有了宝宝,我们却成为了胆小的人,变得不敢生病、不敢死,生怕错过陪伴宝宝成长的任何机会。
宝宝稍有个咳嗽发烧就提心吊胆,在网上看到个众筹新闻就胡思乱想,担心不幸会降临在自己宝宝头上,听说谁家给孩子买了保险就赶紧打听好不好,甚至是在孕期就开始规划……
这么多年了,保险还给人一种“超能”的错觉,让大家误以为买了保险,有病治病,没病当投资。不少家长都觉得每年投一笔钱,为孩子的健康护航,顺便把教育上的经济问题也解决了,总是不错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保险个中门道太深,我们特地邀请了保险大咖Dr大萌萌,为大家准备了一节免费的、全新的保险公开课,提供一个兼听则明的平台。
以下是讲座前的科普知识,有助于大家更好消化课程。
很多人都说,保险其实是给有钱人玩的,穷人买不起。
我只想说,真正的有钱人,恰恰不需要保险,因为治病的钱对于他们而言,只算冰山一角,无法造成负担。
而穷人甚至是普通家庭则不一样,一场大病可以让一个中产家庭多年筑起的城墙瞬间倒下,去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也有人认为保险是和彩票一样的概率,不发生疾病或意外,钱等于打水漂了。
普通人每年在车祸中死亡或在车祸中重伤的概率也就是差不多0.05%,而一份50w左右保额的意外险也差不多200元左右/年。
那么,究竟要不要为一个小概率事件而花钱呢?
20年前,大家可以说是谈动手术色变,现在的手术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频繁发生。手术住院似乎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了...
换回生活中就是:这份保险,你是买还是不买呢?
其实,对于保险乃至保险公司,大多数人的怨气依然非常大,每次接到保险推销员的电话都会不耐烦地直接挂掉,对于家里做保险的远方亲戚,也都是避而远之。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有些保险推销员太不!专!业!对于卖的产品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见人就直接各种推销说服,签字之前你是上帝,签完字以后也许人都找不到了。
简直让人有心购买也无意了解。
其实,回归保险的本质:用少量可承受的钱(保费)转移极端条件下自己无法承受的损失(保额)。这确实是一个有益于百姓生活的“产品”
曾经看过不少的这样的社会新闻:
某个男子,30出头,孩子刚刚出生,突遇车祸变成植物人。本人巨额的治疗费用,孩子出生后新的支出,房贷……这些重担突然就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
一个年轻人,数日加班工作后,过劳死死亡。这对于这位前辈的父母,精神上的打击固然最重,但理性地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培养她的投入和未来损失的收入,何尝不是巨大的损失。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整个社会系统,增加保险这一的保障,能够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保险机制、保险从业者,普遍走向了专职推销而非专职保险的行业模式,这就是很多人在被保险推销员推销之后,会觉得保险很垃圾、感觉是“传销”的原因。
那些所谓全能的保险,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陷阱?
1.总是倾向引导我们,保险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存钱
2.引导小白买各种附加捆绑险,一份保单把重疾险、意外险、门诊、教育金、婚嫁金都承包了。最后发现收益,和银行定期差不多。
3.市面上200-300的医疗险,自己却掏了几千块。
4.理赔被拒,哑巴吃黄连。
事实上,没几个人会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自己究竟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迷茫。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这时候,你觉得是退掉呢,还是继续交钱呢?恐怕进退都尴尬。
对于有益于我们生存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抗拒,但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人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普通人也当要求自己具备基本的保险常识避免踩坑。
所以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关于保险的基本常识,认清保险行业的那些坑,更好地利用“保险”给自己生活提供最大化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