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通过什么症状可以判断出是幼儿急疹?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也无法确诊此病,所以对幼儿急疹的诊断往往都是马后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似乎没有患过幼儿急疹?为什么有的却患了两次?幼儿急疹是否具有传染性?
也许因为“幼儿急疹”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患的一种疾病,而且还是恐怖的发烧。
于是孩子得过此病,家长如获重释,而未患过的则担忧恐慌。担忧孩子随时会高热、出疹,恐慌为何目前还未患病,担忧这是否说明孩子免疫不正常。
02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B亚型)或7型(HHV-7)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
该病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引起的,少部分是由HHV-7引起的,且后者发病相对较晚、皮疹相对较轻。
患病后可以终身免疫,同时病毒也会在人体内潜伏一生。
通常认为是大人将唾液中的病毒传染给了婴儿。
新生儿的体内有来自于母亲体内的抗体,几个月后抗体逐渐转阴,因此,该病以6个月左右至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尤其以一岁内的婴儿为多见。
幼儿急疹多为散发,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有些书籍将“幼儿急疹”划分在传染病一类中,可能会让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了,其实,它较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性低多了。
当然,病毒引起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较为明智的做法是,从发热开始可以让患儿远离其他的孩子。直到热退24小时以后,即使还在出疹子,也可以重新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了。
问题:孩子14个月,8个多月的时候出过一次疹子了,医生说是“急疹”,这次又发热,又出疹子,医生还是说“急疹”。怎么会出两次“急疹”呢?不是都说“急疹”只出一次吗?是不是因为上次疹子没出完全就退了的缘故呢?
因为这两型疱疹病毒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有的孩子确实会患2次“急疹”。并不是说上次的出疹没出透,而是病毒类型不同。
问题:我宝宝已经出过急疹了,之前出过两次,这还能出好多次吗?第二次出的浑身都是,这是第三次,只有躯干有疹子。
一般急疹只会出两次,至于出现了3或4次的,考虑不一定是急疹的因素,很可能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药疹、病毒感染后的皮疹、荨麻疹等有关。
03幼儿急疹的症状表现
幼儿急疹来得几乎毫无征兆。病毒感染后有8~15天的潜伏期,这期间不会有任何症状。
前期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出现39~41℃的高热,其余伴随症状大都与发热有关,比如精神差、胃纳差等,偶尔会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
查白细胞也不高,嗓子有点红,常在耳朵后面或枕骨后两侧可摸到黄豆大的淋巴结,但无触痛感。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主要特点。
患儿在持续高热3~5天后,体温迅速消退,孩子的精神和胃口也会随之逐渐恢复,但与此同时(体温消退后10~20小时左右),开始以腹部为中心出现皮疹。
皮疹为淡红色或红色的斑(丘)疹(因此有些国家也将其称之为“玫瑰疹”),直径大约2~3mm,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
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胸腹部密集,面部和四肢稀疏,并无明显痒感,2~3天内完全消退,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注意是“热退疹出”,而不是“热退疹出”。发热时出疹可能是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川崎病等传染病,也可能是发热时用药引起的药疹等。
一半以上的患儿会出现典型的症状,也有部分表现的并不典型。
有的患儿只有发热没有皮疹,有的患儿只有皮疹没有发热,还有的患儿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症状(隐性感染)。
其实,在没有“热退疹出”的典型症状之前,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也无法确诊此病,医生只会根据月龄、病史等告诉你“也许是幼儿急疹”。
04幼儿急疹的并发症
热性惊厥也许是幼儿急疹时值得注意的并发症。
热性惊厥是体温骤然升高或降低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从而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性发作。
约4%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会发生1次或多次的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体温急剧上升时,或者是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偶而会发生在退热时。
表现为全身僵直,双眼上翻,四肢痉挛或抽动,可伴随短暂的意识丧失。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发生热性惊厥。
其实,热性惊厥有非常强的家族性,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对体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有反应。
而且热性惊厥并没有温度的限制,简单说,有些孩子每次发热到40℃也不会发生抽搐,但有些孩子某次发热到38.5℃就可能发生抽搐。
05幼儿急疹的家庭护理建议
当宝宝遇上了幼儿急疹,懂营养的妈妈才是宝宝最好的医护人员,因为幼儿急疹不存在什么特效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家长的精心护理。
发热时的护理:
1、发热期间不强求退烧。
即便用药物成功退烧了,也会再次升温的,甚至温度更高,更容易出现变症。
2、发热期间需引导孩子多喝水。
婴幼儿急疹是以高热为主要症状,会消耗大量液体,所以要尽量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1岁以上的孩子,39度以下多喝温开水,39度以上喝淡盐水,淡淡到发甜的盐水,加少许盐的目的是促进循环。)
3、发热期间如果发现孩子手脚凉,要想办法弄热。
家长可以用手搓热、或温敷、热水泡脚等方式都可以。
4、根据舒适度为孩子减少衣着和盖被,不推荐捂汗。
5、39度以上或必要时可以适当采取物理手段降温。
不计次数地给孩子搓整个后背(从上到下)和搓手脚心,在按摩前让宝宝喝点温开水,利于发汗散热。
6、孩子的饮食宜清淡。
主食可以改为米粥或米汤类,多吃蔬菜和水果。
7、补充复合乳蛋白,可缩短病情时间。
复合乳蛋白富含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等抗体活性和杀菌活性蛋白。具有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破坏细菌细胞膜而具杀死细菌的效果。且抑制病毒所引起的感染,通过与病毒或宿主细胞或者两者的表面蛋白结合,在病毒吸附和入侵过程中发挥抗病毒作用。
8、补充复合益生菌,预防病毒侵犯到肠粘膜,出现腹泻现象。
9、居室内定时开窗换气。
不要因怕宝宝着凉而总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于身体恢复。
10、家长耐心等待。
幼儿急疹来去匆匆,其实并不危险,很少有并发症,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只是,在体温莫名其妙迅速升高的那3~5天中,有些家长会忙不迭地让孩子服下若干种药物,最终也许会导致医生将其误判为某种药物引起的过敏,这么一来,医生又会开一些抗过敏的药物给孩子用。
我担心的并不是“幼儿急疹”,而是孩子们平白无故地多吃下了多少药物啊!特别是滥用抗生素药物的。
热退疹出后的护理:
出疹期间,可以给孩子用香菜搓澡帮助透疹。香菜的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发汗透疹,加上泡热水澡,有助于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排出。
香菜搓澡法,适用于所有的病毒性皮疹。操作方法非常简单:给孩子洗澡时,用生的香菜沾水把孩子全身皮疹的地方都搓一搓。
另外在疹子出来之后孩子可以吹风,饮食方面只要孩子能够进食,并无其他任何禁忌。家长放轻松,孩子方能快速恢复。
06幼儿急疹咨询案例
宝宝23个月了,发烧三天,今天退烧后身上开始起疙瘩,请问这是啥情况,验血只说是病毒感染。
根据先高热三天,热退后出疹的特点,应首先考虑孩子出的是幼儿急疹。
这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先期类似感冒,但以高热为主;高热三天后,退热而出疹;疹子再维持三天。整个过程中除高热时需针对性护理外,出疹期间不需特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