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学龄期的儿童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从认识食物开始,并学会选择与合理搭配食物,并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了解食物来源、分类、主要营养特点。食物的加工消化吸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习简单的烹饪,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就餐不大声喧哗,不随意翻动盘子里的食物等。餐前让儿童一起摆放餐具;餐后一起收拾餐桌、清洗碗筷。培养怀着感恩的心享受每一餐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并且珍惜食物,从“光盘行动“做起。
营造愉悦的就餐环境。不在进餐时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把食物作为奖惩。边看电视边吃占比42.3%,因电视而对进餐影响较大的比例为39.4%。
0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1、间隔4-6小时,三餐定时定量地点固定,尽量居家饮食,少在外就餐;
2、早餐提供的营养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3、每天吃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进食时间过快、不吃早餐,会影响认识能力,增加肥胖的风险);
4、早餐应有谷类、畜禽肉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不喝果汁吃果实,不用糕点、甜食或者零食代替正餐;
5、天天喝奶300g,含乳饮料≠奶制品,多数含乳饮料主要成分是水。
0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常见零食:辣条,又名麻辣条,大多是加工过的大豆皮、面粉、辅以辣椒粉、小米辣等辅料,再添加色素炸制而成。从营养成分上看,辣条能量高、盐多、经常进食会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的风险。尤其是儿童,长期食用含盐过多的食物容易影响食欲,影响正餐的进食。
04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
青少年每天摄入应有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青少年正值生长旺盛时期,需要摄入充足的钙;
青少年膳食应增加VC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
青春发育期女孩应时常吃些海产品,以增强碘的摄入。
05每天至少活动1小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1、进餐定时、定量。每次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后休息0.5-1小时在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后至少休息10-20分钟再进餐,晚餐距睡前至少1.5-2小时;
2、不挑食、偏食;
3、不要过多吃糖;
4、摄入盐量要适当;
5、吃饭要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