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孩子尿床家长处理不当 长大可能不孕不育!

孩子尿床家长处理不当 长大可能不孕不育!

2018-11-18 来源:儿童健康365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尿床毕竟是一件羞羞的事情,当宝宝尿床后尽量少责备TA,帮助TA一起克服尿床的习惯。做好记录,当宝宝尿床现象得到改善后应及时给予正面鼓励与奖励,带给TA更多信心。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小时候尿床的经历,尿床对于宝宝来说那是成长必经之事,因而许多妈妈们对此可能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吧。不过,虽然宝宝尿床是正常现象,但妈妈们还是需要保持足够的注意,因为如果在宝宝幼年时对TA的尿床行为不稍加控制的话,宝宝长大后可能会患上遗尿症。

什么是遗尿症?

小儿尿床又叫遗尿,多见于3~10岁小儿,主要表现熟睡时呼之不醒或梦中遗尿。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3个月以上。根据数据显示,该项病症的患病率在5岁儿童中为5%~10%,在10岁儿童中为3%~5%,在1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约为1%。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小儿遗尿有两种,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的诱因有遗传、睡眠过深、缺乏合理排尿训练、大脑中枢与膀胱尿意神经反射功能不全等,大约占75%。

继发性遗尿诱因有神经系统疾病(大脑病变、大脑发育不全)、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包皮过长)、糖尿病等,大约占25%。

遗尿症属于小儿疑难症,长期遗尿不治不仅给小孩带来心理负担,使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还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影响智商

据调查显示,尿床儿童平均比正常儿童智商低17%-23%,多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发育慢、精细动作不协调等。

影响健康

尿床可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挑食、厌食等。

影响生殖器发育

男孩易出现小阴茎、小睾丸,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成年后容易患不孕不育症。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尿床现象

一般来说,在宝宝2岁之前,由于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大脑对排尿系统的控制能力及肌肉的收缩能力并不成熟,使得宝宝很难控制自己的排泄行为而出现排泄障碍,因而在2岁之前,宝宝尿床确属正常。

过在宝宝2~3岁这个年龄段时,爸爸妈妈们就要引导TA有意识地进行控制,教TA清楚的认知自己的生理感受。直到5岁左右,这时宝宝的大脑皮层已经发育到了一定程度,对自己一些行为已有了清晰的辨认和控制意识,尿床行为应有所减少,但也允许出现偶尔的尿床现象。但如果出现宝宝连续3个月以上每周出现至少2次遗尿的情况,妈妈们就该引起注意了,这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宝宝控制改正。而到了TA上小学的年龄段,一般就不会再出现尿床的毛病了。所以依照每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家长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宝宝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训练。

宝宝老爱尿床该怎么办?

针对老爱尿床的孩子,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办法对其加以改正:

1.提高宝宝膀胱储尿能力

白天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当TA想尿尿的时候,妈妈可以适当的延迟一下TA去厕所的时间,这样一来,宝宝的膀胱储尿量增加,储尿时间增长,可以改善尿床的习惯。

2.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夜间特别是宝宝睡前三小时内尽量少让TA喝水,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此外,这一时间段也应避免进行激烈运动。

3.多鼓励,给予宝宝更多的包容和关爱

尿床毕竟是一件羞羞的事情,当宝宝尿床后尽量少责备TA,帮助TA一起克服尿床的习惯。做好记录,当宝宝尿床现象得到改善后应及时给予正面鼓励与奖励,带给TA更多信心。

尿床这档子事,可大可小。毕竟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但若是没有得到适时的改善其后果也很严重。不只是生理上容易患上遗尿症,更会让宝宝心理上产生阴影,让TA产生自卑、焦躁、孤僻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宝宝一生的性格成长。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走点心吧,宝宝尿床这事可不简单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