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是宝宝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除了营养、身高、体重的注意外,运动发育在这个阶段也是惊人的。
看过类似《动物世界》节目的朋友都知道,刚出生的小马,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走,还有其它很多动物都是这样的,但是人类可不是这样的,小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也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的,经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过程。
抬头
新生儿宝宝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在给宝宝做抚触时的俯卧姿势,就能够让宝宝进行锻炼,不需要额外增加;宝宝3个月时可抬头仰望45度,这时候,要人为的增加宝宝俯卧时间,在吃奶1小时后进行;到5-6个月时宝宝能够俯卧抬头90度了,颈椎更为坚挺,也为进一步爬行做了必要的准备。
翻身
1-2个月的宝宝能够从仰卧变为侧卧;3个月后,会开始有翻身的意识,这个时候,妈妈可以适当的在翻身侧逗引宝宝、推动宝宝后背,让宝宝进行翻身的练习;4-5月龄,宝宝就能够翻身自如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安全性,避免从床上跌落。
独坐
婴儿期头重占了整体重量很大的比重,所以宝宝的脊柱不能过早的承托头部,因此一定要让宝宝先练习俯卧抬头,6个月后再开始独坐。
爬行
宝宝今后的行走、平衡性,都需要爬行的大力辅佐,连智力发展、精细运动的开展,也离不开爬行的帮助。脊椎发育也必须是在爬行中进行。爬行是宝宝非常重要的一课,如果在之前做好了宝宝俯卧抬头、翻身的训练,那宝宝的爬行训练将更为顺利。
宝宝7个月了,在俯卧时,可后退式原地转,这个时期父母可以用手轻推宝宝的脚底,给予ta向前的力量;
8个月龄的宝宝可以匍匐运动,这个阶段可以在前边用宝宝喜欢的玩具进行引逗,让宝宝对爬行有乐趣;
9个月,宝宝可以跪爬,并能伸长一直收向前取东西了;经过了前边的铺垫训练,
10个月宝宝一般可以爬行自如,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宝宝安全干净的环境,鼓励宝宝自由探索。
站立
站立是宝宝开始行走前的准备,但是不建议让宝宝过早的进行站立的训练,宝宝只有到十一个月左右时下肢骨胳的强度才能支撑起他的体重,过早站立会造成腿部骨骼的变形,如果宝宝有佝偻病,还需要延迟宝宝站立和行走的起始时间。
站立的前提是足够的爬行,当宝宝爬行自如的时候,父母只需要给宝宝准备合适高度的支撑物,其实很多家具都能有此作用,比如茶几、沙发,我们可以把一些ta喜欢的玩具放在略高处,引逗他扶着桌子站起来拿玩具,进而扶桌而立。
当宝宝扶桌站立自如之后,随着ta腿部支撑力量的加强,胆子的增大,探索欲望的加强,很自然的就会开始独自站立了,为行走做好充分的准备。
行走
宝宝的行走不需要着急对待,一来如果宝宝没有进行爬行的准备,过早走路对脊柱发育并不好;此外,如果宝宝钙质摄入不足或由于缺乏维生素D钙磷代谢异常,骨骼尚未坚固,过早行走也会发生骨骼变形,引起O型腿或X型腿。而对于爬行充足的宝宝,会经过手扶站立、手扶行走、独自站立、行走等阶段自然学习。当宝宝能够独自站立后,可以准备一款适合高度的推行车,帮助宝宝练习行走。
禁忌
不要使用学步车,不利于宝宝脚部和腿部骨骼的发育。还带来如跌伤、翻滚等危险。宝宝学步初期,不建议牵行宝宝,容易发生脱臼;不要拖着宝宝腋下行走,不利于宝宝自主走路的学习,也可能发生腿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