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知道这些 孩子的兴趣培养少走弯路!

知道这些 孩子的兴趣培养少走弯路!

2018-10-27 来源:慢成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将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在孩子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让他/她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将求知和探索内化成一种习惯,让他/她在成长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理想。

昨天带果果去参加了一个演出,其实是少儿频道《我要上春晚》的海选,在现场遇到了幼儿园同班同学,两个孩子在台后玩儿得超开心,我就发了个朋友圈。

有的妈妈说贴纸很可爱,有的妈妈说也想生小女孩什么的,留言闲聊着。没想到看到个不一样的声音:

“那么小就去表演,搞这些虚荣的东西有什么用?据说孩子太小学舞蹈骨骼会坏,压腿多辛苦啊,我不赞同过早让孩子学那么多东西,长大了也记不住什么。”

现在网络发达了,大家随时可以隔着屏幕发表意见,我也习惯了。想了想,很真诚地回复:

“你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孩子小时候学的兴趣爱好,并不意味着长大后会多‘有用’,所以从来没有以此为目的让孩子去学什么,但也不会刻意阻拦她对某项事物的兴趣。跳舞是她选择的,启蒙阶段都是简单动作,演出也是她想参加,结果不重要,过程开心就好。”

慢成长的孩子们越来越大了,有很多妈妈来和我交流孩子兴趣培养的问题,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我家孩子多才多艺,弹琴、跳舞、跆拳道、主持人、背诗、绕口令…都在学,能锻炼思维、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可参考幼小衔接这篇文章里我朋友家的孩子);

学那么多东西就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反正上学后,学习紧张就没用了,不如童年快快乐乐就是玩儿,主张空白教育,瞎给孩子报班是摧毁孩子的童年。

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兴趣培养也好、童年怎么度过也好,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背不背诗歌、学不学画画,上不上兴趣班,也根本没有是非对错。

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将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在孩子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让他/她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将求知和探索内化成一种习惯,让他/她在成长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培养,我是这么做的

1.多学育儿知识,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

市面上有很多好的育儿书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爱好。我鼓励大家抽些时间读一读(心理咨询师妈妈推荐好书)。

在我养育果果的这些年中,就是持续的阅读和学习,给了我正确的方向和信心。一方面,当我们知道儿童发展的一些规律,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就可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自己的心定了,就不会因为看到别人怎么做,而盲目模仿。

例如,当我们知道了儿童发育中的敏感期,就知道在孩子小时候多接触色彩和音律,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对孩子特别有好处。

果果在早教班热衷于画画

大家还记得,周杰伦曾经发过女儿小周周几个月时,弹琴的画面,大家都惊呼音乐才华的遗传吗?

音乐才华或许会受遗传影响的,但几个月的孩子弹琴并不稀奇,下面是果果五个月时弹琴的视频。她那时很爱弹琴,每天玩的时候都笑得很开心:

如果了解孩子的发育敏感期就会知道,这是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发育的萌发期,这个阶段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摇铃、按键、敲敲打打的玩具。

这说孩子有兴趣是不错,我们可以顺势而为;但这时候还谈不上兴趣爱好。那怎么分辨呢?

2.找出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鼓励探索

找出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细心的观察。这可能是一个稍微漫长的过程,但绝对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吧:

虽然果果很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兴趣。但我知道,在那个阶段,孩子们都会对音律有较好的反应,所以我并没有着急给她扣帽子,而是默默观察。

一岁半以后她在早教班上了绘画课,很喜欢画画,在画纸上、自己的手上涂满颜色。我知道,这也是敏感期里很正常的表现,于是给她提供画画的机会和素材。

果果两岁以后,越来越明显表现出爱唱歌、爱跟着节奏跳舞,开始自己编歌词,学习看到过的舞蹈姿势。三岁后,家里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强烈兴趣。观察了一年半,我才问果果“你想学跳舞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才开始打听周围的舞蹈班。

考察舞蹈班的时候,我综合考虑了距离、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而这些都是以我自己尽量多去了解相关知识为前提的。

例如,很多妈妈关心的“学什么舞种?”、“压腿强度伤身怎么办?”如果是正规的舞蹈班,老师会告诉你,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

因为在启蒙阶段,孩子们只是学一些动作简单的儿童舞蹈动作,没有“舞种”一说。同样地,这么小的孩子也不需要高强度的压腿、拉筋,只会有热身运动和一些有助于柔韧性的简单动作。我们自己多一些知识,才有助于分辨机构是否靠谱。

于是,在果果三岁半以后(该舞蹈班的最低年龄限),我带她去了舞蹈班上试听课。大人和孩子都比较满意之后报了名,一直上到现在,也是果果目前为止唯一的兴趣班。

其实,果果小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产生过兴趣,不仅仅是音乐、绘画、跳舞,她还说过想学花样滑冰、滑雪、小提琴……有一些是孩子看到别人在学,觉得很美、很酷,也想模仿;有一些是真的能静下心来持续去做。

我的区分方法是:

1、不马上做决定,多观察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没必要急于一时;

2、给孩子创造机会尝试,例如试课往往是免费的,可以带孩子到这些机构去试一下,多试之后再决定,也可以比较各机构长短处。

3.给孩子足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就拿学跳舞这件事来说,再给果果报课之前,我反复问过她的意见:“你想学跳舞吗?要不要跟着舞蹈老师学习?”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才去找舞蹈班。

试听课结束后,在缴费前,我又问她的感受:“喜欢跟着老师学跳舞吗?要继续学习吗?”最近她的课时快上完了,我又问过她两次:“后面你还想继续上吗?”

都得到了孩子的肯定,我才会给她报课。如果她自己不想学了,我不会坚持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她。因为我并没有期待孩子未来成为一个舞蹈大师,我更希望她能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进步中,感受到充实和快乐。

对我来说,这才是孩子上兴趣班的意义。并不是为了以后能获得几张奖状,升学能加几分。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但孩子小的时候,是分辨不清楚自己的意愿的。他可能会因为觉得辛苦而轻易说放弃,那多可惜?

今年夏天我在德国游学的时候,在火车上遇到一个来旅行的中国妈妈,聊天时说起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学钢琴很辛苦,但她认为:“学才艺必须得逼,孩子都觉得苦,不逼的话就是坚持不下来。你不逼他,就前功尽弃了,他长大后会后悔,还会怪你。”

这个情景特别像《向往的生活》中,吕思清和刘宪华合奏那一集,Angelababy感叹别人会拉小提琴,说“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这个片段一出,获得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孩子就是得逼”、“想学出来就是靠逼”、“以后会感谢家长”……这类的评论层出不穷。

但在我看来,如果孩子将自己学业无成归咎于“当初爸爸妈妈没逼我”,这个价值观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从小给孩子话语权,培养他自己做决定,一方面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发声,更加有自信心和表达欲,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学会明白,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

培养兴趣爱好,在人生的过程中,相对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事。如果连开始和结束一个兴趣,出现的后果都不愿意面对和承认,那对未来人生中更多取舍和决策,他又怎么会勇敢担起责任呢?

4.成为孩子的榜样吧

在《当妈四年后,我又要到美国读研啦!》的文末,我和大家分享了一段自己弹的、非常简单的钢琴曲。我开始学钢琴的原因就是因为果果。

她小时候对钢琴的兴趣,其实到现在也还都有(上周还再次问了她的意见,她说想学),但考虑到年龄和理解力(最小4岁),还没有正式给她报班学习。

我知道学钢琴是辛苦的,又不想之后做一个“自己什么都不干,只会逼孩子辛苦练习”的家长,所以提前自学了一点。

果果三岁多时,无谱自己即兴弹小星星

写“花时间读”绘本栏目的时候,我经常说: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宝宝喜欢上阅读?请爸爸妈妈自己先开始阅读。

如果我们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自己却没有阅读习惯,每天只是躺在沙发上刷剧、玩手游,孩子又怎么会耳濡目染爱上阅读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凭什么要求孩子要做到呢?

有的妈妈可能说:难不成,孩子学钢琴我也要学?孩子学跆拳道,我也要会?

当然不用。我们并不是要和孩子培养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但是可以让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也会为坚持耕耘某一件事付出努力。与其逼孩子,不如让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学会坚韧。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张昨天的小片花——这是两个孩子演出结束后在台口,挤在一张椅子上偷看别人的节目。

其实昨天的演出我的捏了一把汗。舞台很大,观众很多,场地特别开阔,连评委都坐得远远的。四岁的果果是自己一个人上去跳舞的,一个舞伴都没有,也没有老师提醒动作。

我很担心她上台吓坏了,或者忘记动作不知所措,上台前一直鼓励她:“忘了也不怕,想到哪里跳哪里,妈妈在下面看着你。”

没想到,她完全没有怯场,中间动作不记得的时候就等音乐,想起来就接着跳。下来后还很开心地对我说:“妈妈,我下次还要上台给大家表演!”

长大后会是一张珍贵的照片吧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她要能选上什么的,我心里也知道是没戏的(孩子们大多是群体表演,很完整的那种,都很优秀,不分年龄,幼儿园到中学都有),这次报名无非是给她增加一个经历罢了。

这个结果我很满意,她很享受这个舞台,而我为她这么有勇气而感到很骄傲。

我觉得给孩子报兴趣班,固然是要学才艺,但如果我们愿意陪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那么获得的快乐会加倍,心态也会更轻松。恰恰正是快乐和轻松,会激励孩子们更主动去学习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