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问,乳牙这么重要,作为年轻的爸爸妈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呢?
第一,我们提倡从孕期就开始预防。因为乳牙胚从妊娠6到8周就开始发育,如果母亲口腔内有未被治疗的龋齿、牙周病,就会垂直传染给肚子里的宝宝。所以,如果你计划要宝宝,那么请你在怀孕前,一定要去做一个全面的口腔检查,积极配合牙医完成口腔疾病的治疗。
第二,坚持科学喂养。当孩子在婴儿期,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喝奶后再喝一两口白开水漱口的习惯,因为奶中所含的糖分如果不及时冲刷掉,长时间作用在乳牙上,细菌发酵产酸,破坏最外层的牙釉质,就会形成多发的广泛的龋齿,临床上称为奶瓶龋。奶瓶龋的预防还需要尽量有规律的哺乳,早断夜奶,避免乳牙长时间的、频繁的暴露在酸性环境下。
另外,正确的哺乳姿势也很重要,有个好发于婴幼儿期的反颌,称为功能性反颌,即并非来自遗传的地包天,因为长期躺着喂奶或者喂养姿势不对,孩子不得不长时间前伸下巴以便嘬紧奶嘴,时间一久便造成功能性反颌,使孩子面型不好看。
正确的做法是将宝宝大于45度角抱着,奶瓶的角度也要大于45度,这样孩子不必过度前伸下巴,也可以牢牢吸紧奶嘴,从而避免反颌的发生。
第三,培养定期检查习惯。从孩子六个月萌出第一颗牙开始,就要定期带他去看牙医,此时的“看”并非是要以补牙或治疗为目的,而是要让家长帮宝宝建立起定期检查的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害怕,不抗拒,有利于牙医更好的帮助管理孩子的口腔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第四,尽早培养正确刷牙习惯。从六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牙开始,家长就必须要为宝宝刷牙。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刷,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牙齿不会等到长大后才出现问题。通常6个月到1岁的孩子可以使用指套牙刷来刷牙,指套牙刷多是硅胶材质,不会造成幼儿不适。
当乳后牙萌出后再换用头小毛软的儿童牙刷,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给孩子一点儿童专用的可吞咽的牙膏,不要超过大米粒大小,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会漱口。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口腔卫生的习惯,以后更容易接受刷牙。
等到满三岁后,孩子会漱口后就可以使用儿童的含氟牙膏来刷牙了。我们提倡当孩子刷完一遍之后,家长再帮忙刷一遍,一直辅助到孩子十一岁左右,也就是说,家长辅助刷牙要基本贯穿儿童期,确保刷牙的效果。
第五,破除不良习惯,避免错颌畸形。有很多我们意识不到的行为习惯会导致孩子的错颌畸形,比如吐舌头,咬嘴唇,咬手指、咬铅笔头等硬物的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上下前牙无法闭合的情况,我们称为开颌畸形,家长发现要及时纠正。
口呼吸是不良习惯中较为常见,后果也较为严重的一种。
长期的口呼吸会导致牙颌及颜面部畸形的发生:如上唇短厚、门牙龅出,下巴后缩,等等;还有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缺氧,进而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求诊于耳鼻喉科医生,检查有没有鼻上呼吸道的阻塞性疾病,进行彻底治疗。二是看口腔正畸科的医生,在去除鼻呼吸道阻塞病因之后,进行牙颌及颜面部畸形的早期矫治。
儿童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颜面部的发育,身体的发育,更对孩子未来的心理、智力以及全身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以预防为主,保障孩子的口腔健康,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希望我们的家长都能担负起守护天使的责任与义务,愿我们每一个天使都能绽放自信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