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一个班只剩下两个坚强宝宝?啥是咽颊炎?

一个班只剩下两个坚强宝宝?啥是咽颊炎?

2018-08-30 来源:东莞台心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飞沫传播,6个月-5岁的儿童普遍易感,特别容易在幼托机构造成流行。

最近,很多娃都被这个病给放倒。它的症状和手足口病很像:发烧、不愿意吃饭、喉咙很痛、口水特别多,有些爸妈不了解,马上就被朋友圈一些帖子吓坏:

“家里有宝贝的要注意了: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高烧40度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的无法进食。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孩子还小,尽量保护吧。希望病毒赶快过去!”

疱疹性咽峡炎是个什么鬼?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别着急,下面就让你详细地读懂它。

1、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

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飞沫传播,6个月-5岁的儿童普遍易感,特别容易在幼托机构造成流行。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孩子患上这病,罪魁祸首真的是爸妈的吻吗?怎么区别它和其他病?能不能用抗生素治疗?下面的详细介绍,别看走眼!

2、怎样确定你家娃真的中招了?

从学术上来说,符合以下3条标准可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①急性起病;

②孩子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

③孩子的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口唇黏膜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

3、听说这病也和感冒很像?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4、这个病比手足口病更厉害?

当然不是。

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抗病毒药物证实对这类病毒有效,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所以如果病情不重,可不用特殊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

5、爸妈的亲吻是“罪魁祸首”?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或呼吸道。

从医学角度来说,通过飞沫传染的疾病,除了亲吻,近距离打喷嚏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由大人的亲吻传给孩子的说法有可能会发生,但这非常少见的。

所以,健康的成人其实也没必要对亲孩子这个举动过于恐慌,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在没生病没感染病毒的情况下,亲吻孩子无可厚非的。

6、娃中招后应该怎么治疗?

患儿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

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同时,还需要注意——

(1)隔离至少2周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至少隔离2周,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做好口腔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3)饮食要清淡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其中: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4)时刻盯紧病情变化

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病原重叠,个别病例有发展成为手足口病的风险。

(5)超过3天高烧不退要及时就诊

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7、可以用抗生素吗?

不可以。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8、怎么预防?

建议夏秋季高发期尽量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如超市、室内游乐场、餐厅等玩耍的时间。如在室内,要勤通风以降低病毒的含量,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玩具、餐具、衣被、毛巾等的消毒。

此外,增强自身体质,多喝水,饮食适当清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温馨提示:夏季是急性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期,家长们一定要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并做好预防,对孩子的日常起居都要重视起来,让孩子远离病菌,快乐成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