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我们是男人”
摘要:每天与爸爸接触至少两小时的男孩,和一个星期与爸爸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人际关系处理更融洽,而且具有更明显的男性特征
“儿子,我们是男人”
现在很多家庭里孩子的教育经常是由妈妈一统天下,极少对宝宝进行早期的性别启蒙教育。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教育方式“一锅端”,任由宝宝自行发展。总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己会明白性别是怎么回事的。而且,普遍忽视了爸爸在其中的作用,很多爸爸顶多扮演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角色。像我们前面讲到的涛涛,就是因为父母忽视了性别教育,导致他从小缺乏男孩的性格特征,在成长的道路上拐了一个大弯。
一定要告诉宝宝:“儿子,我们是男人!”这句话很重要。由父亲来完成这件工作,对男孩的成长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据研究,每天与爸爸接触至少两小时的男孩,和一个星期与爸爸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人际关系处理更融洽,而且具有更明显的男性特征。
亮亮的问题和爸爸的困惑
这位爸爸知道性别教育的重要,不过,他一直在等待好机会。在他的计划中,他希望在亮亮主动询问相关问题时再介入。可是在亮亮3岁的某一天,儿子却说了一通让他有点尴尬的话,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介入有点晚了。
他带亮亮到小区内的篮球场打球。他在场上尽兴地打,亮亮在场外加油,助威声十分响亮。打完之后,他和队友们坐在亮亮旁边休息。
亮亮说:“你怎么输了?我叫得这么大声!”
爸爸呵呵一笑:“叔叔们太厉害了,爸爸还没进入状态呢。”
看到坐在爸爸旁边的女士满身都是汗,亮亮突然关切地说:“阿姨,你把衣服脱掉吧!”
那位女士故作正经地问:“为什么要脱啊?”
“因为太热了呗,你看都有两个叔叔脱了,那样多凉快啊!”
女士笑得前仰后合,对爸爸说:“哎,该对你的宝贝儿子上上课了啊。”
爸爸很尴尬,但这种场合又不是解释男女之别的最佳时机,只好脑子一转,给了亮亮一个合理的解释:“你看过电视上的比赛吧,运动员的衣服都是穿得整整齐齐,从来没有人会脱了衣服上去打球吧?”
亮亮问:“那两个叔叔为什么脱?阿姨为什么不脱呢?”
爸爸凑到他耳边说:“两个叔叔不文明,我们不能够学他们呀!你要向阿姨学习!”亮亮肯定地点了点头。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爸爸不禁有些疑惑:3岁零4个月的孩子,对性别还不能够有清晰的认识,这正常吗?爸爸困惑了。
应该说,亮亮2岁时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就已经很直观了:女孩是长发,男孩是短发;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裤子;女孩说话声音小,男孩说话声音大……没到3岁就已经能清楚地分辨男人和女人了,即使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女孩还是女孩。这些,亮亮都知道,但再往深里去,像生理上的不同,伦理上的不同,亮亮还一无所知。
爸爸很疑虑,是不是对他的性别意识教育还应该有所加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