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发作的处理
摘要:大家态度必须一致,千万不能这边管,那边护。他胡闹了一段时间,自觉没趣,也就会作罢。等他脾气发过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讲道理,分清是非。
暴怒发作的处理
情绪
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发脾气现象,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将会自行好转。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脾气变坏,最重要的是治疗脑部疾病。
因
心理障碍引起的发脾气,该如何处理,像小军这样爱发脾气是否有办法预防呢?
办法是有的,关键要抓住“第一次”,即当小军第一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当父母的,尤其是年老的长辈们绝不可以迁就,抓住了第一次,孩子以后再提不合理的要求时,就不会过分坚持,由着性子瞎胡闹。可是,小军的任性脾气已经形成,那该怎么办呢?心理卫生科医生的意见——不理睬主义。这就是说,每当遇上小军胡闹,家里人谁都不理睬,特别是小军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大家态度必须一致,千万不能这边管,那边护。他胡闹了一段时间,自觉没趣,也就会作罢。等他脾气发过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讲道理,分清是非。
怕见陌生人与社会退缩
有一天李家请客,来了3对夫妻,带着3个男孩来做客,他们分别是李家3位女儿的好朋友,互相之间并不相识。说也凑巧,3个男孩同一年龄,都长得浓眉大眼,健康可爱。初见面时,他们都有点怕陌生,依偎在母亲身边。过了不长时间小明与小亮已合伙在打电子游戏机。但小文却从妈妈的身边消失了,原来他躲在浴室里哭泣。小文为什么不能与小伙伴融洽相处?他为什么不能适应陌生环境?原来怕见陌生人。从心理卫生角度说,称为社会交往不良或称
焦虑退缩,或称退缩行为。
1.主要表现
(焦虑、害怕、怕羞、喜独居、敏感、缺乏自信、常哭泣、易心烦意乱等,这一系列表现是学龄前期儿童所常出现的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一般随着年龄增大后会自行消失。但有些儿童却长期未见改善。有退缩行为的儿童一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常常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甚至连逛公园、去动物园、看电影、随父母去亲友家做客也不愿意。他们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待在家中。即使在自己家中,看见来了客人也要赶快躲藏起来,不愿见陌生人。但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他们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并无任何异常的表现。这种行为问题,多见于5~7岁的儿童。当他们年龄较小时,父母除发现他们性格安静,不大愿意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外,常不易察觉。而当他们要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问题才会明显暴露出来,表现紧张、害怕、拒绝上学,但当他们逐渐熟悉新环境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例如:冬冬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长大,外婆外公对这个城里的小外孙,宝贝得不得了。出门,怕他掉进河里,和村里的小伙伴在一起,又怕他受欺侮。于是整天让他在家里,不让出门。
6岁时,冬冬回到了父母身边,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谁知他怕见陌生人。亲戚来看他,邻居来玩,他都躲在一旁,不吭声,也不肯喊人,为此父母常当着亲友的面训斥他。这还不算,他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为这喊人的事,常惹得父母发火。
冬冬怕见陌生人的状况越发严重。上学后,他怕和老师讲话,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坐在课堂上一声不响,似乎在专心听讲,其实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课后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显而易见。冬冬得了“社交不能症”,这是儿童
精神卫生偏异的一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