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要是非分明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家长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家长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对待孩子,父母要是非分明,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认真,这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允许的事,开始就不要放松,这样对孩子就不会产生什么痛苦。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有些父母,他们经常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允许,有时却又禁止。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产生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观念。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标准,无标准是教育孩子的大忌。父母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如果是事先与孩子定好的制度,父母就要慎重对待。
下面是一件令人深省的故事:
邻居张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而生气地冲着女儿大声责骂。
女儿大哭以后,她又以几块点心来哄孩子。
别人问张太太:“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
“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张太太抱怨地回答。
别人问她给女儿点心的用意时,张太太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
小女孩当然知道她为什么会被母亲责骂,但不知道为什么挨了骂后她又得到了点心。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对她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父母要时常教育孩子,学习是为了他自己的成长,而家务活则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如果孩子在完成任务时,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可以给他一定的物质奖赏,还会带他去一个他向往的地方。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4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家长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家长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第二种武器——哀告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家长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家长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第三种武器——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家长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四种武器——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家长只好举手投降。
家长“应战”:
第一:心理准备家长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第二:以退为进家长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第三:预先申明孩子一般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有一次孩子起床太晚,当他来到餐桌前时,我们早已经收拾了餐具与早餐。孩子看着父母,想做解释,但妈妈先开口对他说:“真遗憾!我也很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你的位置上,但我们以前有过约定,我不能随意破坏它。这只能怪你自己。”
第四:说一不二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家长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家长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
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家长拒绝他是有理由的。总之,拒绝孩子,起点是爱,终点还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