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后波及对侧,两侧同时肿胀者也不少见。
摘要:本病的潜伏期一般2-3周,首先出现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呕吐、头痛、眼结膜发炎及咽部红肿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胀。
此病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为传染的途径。一旦流行,很难停止,与水痘一样,盛行于学校、幼儿园。自耳下腺肿胀之前一直到肿胀之后的数天内,都具有传染力,必须加以注意。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2-3周,首先出现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呕吐、头痛、眼结膜发炎及
咽部红肿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胀。
有些轻症病人,发病以腮腺肿胀开始,可以完全没有上述症状。腮腺肿胀多为两侧,一般鲜见于一侧,1~2日后波及对侧,两侧同时肿胀者也不少见。
少数病人只有一侧肿胀。
潜伏期2~3周,病初起时可有1~2天的低热、头痛、呕吐、乏力、食欲不振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继而出现一侧腮腺肿大及疼痛,腮腺肿大以
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触之有弹性感并有压痛,表面皮肤发热但不红,咀嚼及进酸性食物时腮腺胀痛加重,腮腺导管口红肿,一侧腮腺肿大,l~4
日后,对侧腮腺亦可肿痛。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可肿痛。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耳的前下方更为明显,2~3天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肿胀部位外表皮紧张发亮、不红,边缘清楚,触摸柔韧而饱满。张口、触压时疼痛加重,导管开口处有的红肿,但无。
脓性分泌物流出。由于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患儿常常流口水。
病人可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增高至38℃一40℃,整个病程约10-14日。
青春期以后患病,可能并发其他的病症。男子会引起睾丸炎,女子会引起卵巢炎。两者都会并发不孕症,也很有可能并发脑膜炎,伴有轻微的头痛与呕吐,没有其他临床状况。检查
脊髓液即可查出病因。不过,一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痊愈。
可采用
抗病毒药和对症疗法,腮腺局部可外敷金黄散。进食时会感到疼痛,所以,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生。若疼痛剧烈,必须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品,若要缓和局部疼痛,可采用冷敷或热敷。